齐家务攻坚战
父亲那时是渤海军区一军分区副司令员。他奉命带领四个连到了黄骅县。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之下,他首先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他和同志们一起不分昼夜地工作,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拿起枪来保卫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他们很快新发展了十个连的兵力。父亲把带来的四个连又交回军分区,他把新发展的这十个连成立了津浦支队(内部称十七团)他兼任支队长。
津浦支队成立后,不断给敌人以打击,使黄骅的局势开始好转,形成敌我对峙的局面。父亲按照毛主席的军事思想,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他在周密调查研究,做到“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制定了齐家务攻坚战的战斗方案。
齐家务是个大村,共有三百多户人家。敌人在这里安了一个重要据点。国民党青县和津南县两个县政府和县党部都驻在这里。在这个中心据点的周围还设有五个据点,总共有三千人的兵力。那时,我们津浦支队只有十个连,而且大多数是新兵,装备很差,在这种情况下,要攻打齐家务,可是个硬仗。弄不好,就可能陷入敌人的包围之中。
齐家务攻坚战是一个大胆的行动计划,经认真分析研究,父亲认为这个计划是有充分把握的。
第一, 我军到齐家务要经过三十里的水地。当时正值初冬,刚刚结了一层薄冰,要过三十里的水凌地。敌人认为我军万万做不到,因此没有戒备。
第二, 沧州陈长捷的驻军,黄骅县北边李景文的部队,不知我军虚实,不敢冒然行动。我们在齐家务速战以后,可以赶挖工事。如果敌人前来支援,便可进行阻击战,杀伤敌人有生力量。
第三, 我军虽多是新兵,但绝大多数是翻身农民。他们能吃大苦、耐大劳、作战勇敢不怕死。
为了使每一个战士都懂得这一仗的意义,把战斗变成战士的自觉行动。在全支队大会上,父亲作了战斗动员。那时他已是四十多岁的人了,迎着刺骨的寒风站在高坡上,以他那洪钟般的嗓音,对战士们说:“敌人说我们不可能趟过三十里水凌地,在大封冻以前不敢去攻打齐家务。我们有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光荣传统,难道这点困难就战胜不了吗?......。”他讲话很简短,但善于在节骨眼上,抓住战士们心理。他富有鼓动力的动员在各连队引起了强烈反响。战士们表示:“老首长都能趟得过,我们这些小青年还怕这点水凌吗?”大家认为,敌人的麻痹,是我们最有利的战机,要马上行动。
这是一个初冬之夜,凛冽的寒风吹的人透心凉。我们的战士把裤腿挽起来,在结了一层薄冰的水里前进,脚都冻麻木了,冷得刺骨钻心,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掉队。父亲把马交给通讯员牵着,自己和战士们一样涉水前进,途中摔了几个跤,通讯员几次要他骑上马,他都拒绝了。有的地方水齐腰深,通讯员让他骑一段马,他坚决不干。他说:“这匹马留给跟不上队的同志用。”副司令员的精神鼓舞着大家。战士们只有一个信念:赶到齐家务,消灭敌人,夺取胜利。
在拂晓前,我军赶到齐家务,一钞钟也没停,就向敌人发起了攻击。敌人连想也没想到,我军会在这时攻进来。国民党的县长、党部书记们正在打牌,当兵的都在睡大觉。枪一响,打地他们一个个懵头转向,不到五分钟就突破敌人的前沿,然后攻进村去。前后也就一个多钟头就解决了战斗,全部歼灭了守敌,活捉了国民党县长王佩勋。
我军攻占齐家务后,一面打扫战场,一面赶挖单人掩体,准备迎击前来增援的敌人。但是各路敌人只在相距五六里路的地方放了一阵空枪,没敢靠前。天一亮,他们便夹着尾巴撤退了。
齐家务攻坚战胜利后,我们重新开辟了碱北解放区、从根本上扭转了黄骅县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