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沅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112436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6月11日

陈启沅一生热心公益事业,爱国爱乡、造福乡里

发布时间:2016-05-06 15:43:26      发布人: 孝行天下
 陈启沅(1834—1903),字芷馨,南海西樵简村人,近代中国第一家民族工业的创始人。1873年创办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陈启沅一生热心公益事业,爱国爱乡、造福乡里。他被作为中国第一位采用机器缫丝的民族资本家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近代蒸汽缫丝厂 
     1854年,陈启沅随在南洋经商的兄长陈启枢到越南堤岸,开设“怡昌荫号”丝绸杂货店,继而扩充经营米行,酱园以及典当生意,经十余年努力,成为当地富商。 
      富裕起来的陈启沅没有忘记家乡,他意识到家乡的种桑养蚕虽然兴盛,但古老的缫丝方法却十分落后,决心要振兴家乡的丝织业。他利用充实的经济条件,游历南洋各埠,考察蒸汽锅炉及其他机械设备。陈启沅于1872年回到家乡策划筹建丝厂事宜,从厂房设计,锅炉、水管安装,他无不亲力处理。同治十二年(1873年),南海西樵简村汽笛长鸣,宣告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近代蒸汽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诞生。 
      继昌隆以半机械化缫丝,效率比旧法手作大大提高,丝质细滑光洁,售价提高,获利甚丰。陈启沅的成功遭到旧法缫丝业主的妒忌,他们联合起来,对继昌隆极尽造谣、中伤之事。南海知县愚昧、保守,对机械缫丝也视为异端,声言要继昌隆停止生产。在种种压力之下,陈启沅被迫于1881年将丝厂迁至澳门。 
      挫折并没有动摇陈启沅在家乡办实业的决心。光绪十一年(1885年)陈启沅再次在简村兴建世昌纶丝厂,招收女工五百人,全部使用机械化生产,产量大增,丝品更为精美。他还在广州开设一间昌栈丝庄,办理生丝出口业务。陈启沅的成功,使原来靠旧法缫丝的业主纷纷仿效,三、四年间,南海、顺备两县相继涌现出数十间机械化生产缫丝厂,终于实现了他振兴家乡经济的愿望。陈启沅使中国缫丝业从手工作坊式走向企业规模化管理、机械化生产、系统化经营,掀起了纺织业的第一轮工业革命,开创了当时广东、珠江三角洲甚至全中国纺织业的新篇章. 
       1872年,在中国生丝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日渐低弱之时,怀着"还哺祖国"(陈启沅语)的心愿,率先引进新法,与沿用了几千年的手工缫丝法的乡人势力斗争,使"厂丝"竞争力远远高于“土丝”,为中国丝业继续立于不败之地创下了奇功。 
  岭南奇人 
      因陈启沅在家排行第七,后有尊称为"陈氏七子";亦因其眼力超人,远至五华里的行人服饰能分得一清二楚,近至在米粒上雕刻遒劲书法或绘画皆飞跃传神,令人不得不佩服得五体投地而誉称他为"鬼眼七"更亦因他博学多才,著有《理气溯源》、《蚕桑谱》、《周易理数会通》、《陈启沅算学》等并付样流于世上,内容涉及农业、物理学、易学、文学等,更被后人称为"岭南奇人" 
敢于与传统抗衡的先驱 
   他,还是一个敢于与传统抗衡的先驱。他在安南经商期间,筹集资金建起洁净砖屋,请出国际红十字会医护人员,免费为被视为不祥物的临产土人孕妇接生(此前,土人孕妇待产被逼至郊野或河边破旧荒凉的草寮去,分娩完才得回家)。为革除"鸡米酒"乡俗,他先从自己做起,规定凡"百豫坊人"(即启沅父亲所衍生的后人)不论男婚女嫁,一律不准搞“鸡米酒”,亦不得参加别人的"鸡米酒",穷人拍手叫好,相继仿效,一改此常令贫穷人家深感头痛的陋习。(鸡米酒:是清朝时代西樵地区,有女嫁到夫家,要到怀有身孕才得到夫家长住,叫"落家",落家时女家要备酒菜来到夫家重新宴请当年曾参与新婚宴会的亲友,此风俗每令贫穷人家花去一大笔钱财甚至欠债。)这些种种,都足以生命陈启沅是一位极具革新精神的人。 
   同时陈启沅热心公益事业,乐善好施,开市了米铺和药铺,对孤寡生活困难者,给予赈济,赠医送药。同时办起学堂,对农家子弟提供义务教育,还捐巨资兴建吉水窦、桑园围等水利工程。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