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史丰收大师离世想到的……
1990年10月,这套计算法被国家正式命名为“史丰收速算法”。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等曾评价,学习掌握“史丰收速算法”,提高演算速度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开发人类脑力,是当代应用数学的一大创举。马来西亚电视台称之是继万有引力之后世界的又一大发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之为人类教育科学史上的奇迹,鼓励在全球推广。
然而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这位颠覆人类几千年从低位计算的速算大师于日前病逝在北京,享年53岁。笔者在敬佩史丰收传奇的一生、痛心大师早逝的同时,担忧的是大师毕生致力推广的这套速算法如何在国内外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宣传和保护。
查阅相关资料得知,1979年3月史丰收编撰的《快速计算法》出版,当即轰动全国。笔者生于70年代,天资平庸,从小学起数学就是弱项,面对重重升学压力,内心十分渴望有一种好的数学方法来提高成绩。听说《快速计算法》的神奇效应之后,班里如我般数学水平的同学都很感兴趣。然而当时我们找遍周边书店也没有买到,直到小学毕业大家的数学计算能力依然如故。
1997年“史丰收速算法”被编入《现代小学数学》课本第四、六、七、八册。今年,笔者的儿子上小学五年级,从一年级起,所用数学教材一直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由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编委会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所传授的计算法依然是从右向左、从低位到高位、列计算程序、耗时费力的数学运算法。
惊闻史丰收大师去世的消息后,笔者在痛惜之余亦思忖,究竟是什么原因,曾被国内外有关机构和权威人士看重和推荐的“史丰收速算法”没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史丰收撰写的《快速计算法》面世已经三十余年,至今仍没能使广大的莘莘学子从中受益?
过去我们常讲“信息爆炸”,讲“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可是历史的车轮早已驶入21世纪,史丰收快速计算法以及其他的科技成果却养在“深闺人未识”,或者“睡大觉”,未能大面积普及推广开来,未能用于解放我们的头脑,未能造福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中国是专利大国,每年的科研成果和发明创造数以万计,然而真正得到推广应用的却屈指可数。据统计,现在我国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20%,高等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10%。总体上讲,我国科研成果真正实现产业化的比例仅在5%左右,显然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全民族正在为早日实现伟大复兴而努力,加速提高科研成果实际转化率迫在眉睫。
国家有关机关特别是教育部门、科研人员和院所以及企业,应真正在科研成果转化的实际行动上下功夫,在推广应用上下功夫,在普及保护上下功夫,而不仅仅是思想上重视,大会上重视,文件上重视。
让我们在速算大师的早逝中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