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守槃与中国航天史
1937年,他在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他刻苦学习,一边还探讨美国的发达原因,美国知识力量是如何控制并影响美国市场的生产的。
他在麻省理工学院,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学成之后,他毅然回到正在受难的祖国——正在抗日战争烽火中的祖国。他先在西南联大任讲师,后又曾到国民党空军发动机制造厂,他提出要设计一个小型发动机。但答复是你们的设计肯定不如美国,不让做。在旧中国,他报国无门。新中国建立后,他看到了希望。1956年,他在北京参加了火箭(导弹)的科研工作。起初,苏联的专家帮我国搞研制和仿制工作。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而且停止向中国供应特种不锈钢材。这就使技术图纸中设计的一些高压耐腐蚀容器无法生产。这将严重影响导弹的研制的进度。怎么办?梁守槃潜在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又一次激励着他去克服困难。东方的智慧爆出火花。他提出以铝为内衬,高强度合金钢为外套的双层容器的设想,并制成实物,解决了难题。这个发明获得了国家科委的发明奖。
1965年,中央决定成立飞行式导弹研究院,他出任主管技术的副院长。他们先从仿制开始,然后自行设计。制成试验飞行不靶,结果不理想,梁守槃谨慎细心地进行分析,找出了原因,主要是自行设计的发射架和导弹的运行不协调,另外导弹的寻的系统也有设计不妥之处。经过改进,取得圆满成功。美国人称之为“蚕式导弹”。此后他和其他研究人员共同努力下,又制造出一种小型导弹。这种导弹在1984年的国庆阅兵式上亮像。由于其性能、特点、外观与法国著名的“飞鱼”导弹相似,外国记者称之为“中国飞鱼”。以后梁守槃又投入了巡航导弹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绩。
梁守槃1981年当选国科学院院士,1988年又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是中国航天史上,从开创到发展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功勋科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