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能伟:200元的棉袄是他最贵的衣服
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人们却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不平凡——他负责审案3000余件无一差错。
他就是郑树富,舟山市公安局定海分局刑侦大队预审办案中队中队长。去年10月17日,他被医院确诊为胃癌晚期并多处转移,2008年11月27日病逝,享年50岁。今年4月16日,省公安厅追记他一等功。
工作忙错失治疗机会
2008年10月17日,舟山医院医生杨礼腾,拿着郑树富的检查报告呆了:胃癌晚期,已转移到两侧胸腔、右下肺,大脑也发现了癌细胞。这样的人居然坚持工作。
其实,郑树富的病情早有预兆,可都被他忽视了。
去年初,他觉得胃部不舒服,但因行动多,他当是普通感冒。
6月份开始,郑树富明显感到人很疲惫,他以为是工作太累。
去年9月,150斤的他,一下瘦了20多斤。10月17日,在领导和家人的催促下,他才去医院彻查,但已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要是我们能早点拉他去医院检查就好了……”提起老郑,同事刘再伟满脸痛惜,他说老郑心很细,去年8月份开始,老郑不和他们一起吃饭了,后来才知道,老郑感觉不舒服,经常咳嗽,以为自己得了肺病,怕传染给同事。
审案3000余件无一出错
郑树富1981年加入公安队伍,从事刑事案件办案审核工作近10年,审核的各类刑事案件超过3000件,无一例出过差错。
解放所民警周勇说,有句话老郑常常挂在嘴边:“对法律负责,也要对疑犯负责,有时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细节,也许对人家来说就是命运的转折点。”
周勇记得他去年接手的一个案子。8月11日,一个汉堡店店员涉嫌盗窃老板的笔记本、相机和现金,一开始他们将案件定性为盗窃。案卷到了郑树富手里,他觉得有疑点:店老板离开前委托店员看店面,店员有职责和义务,案件性质可能是侵占。
为解开疑点,老郑与周勇又去了汉堡店。勘查现场后,他们发现,中心现场和店面没有明显间隔,不存在盗窃。最终,此案定性为侵占,因为案值没到法定数额,涉案店员被释放。
点点滴滴的言传身教,使许多年轻民警受益匪浅。一些民警跟着老郑工作没几年,便成了基层队所骨干,有的甚至成了办案能手。
最贵的衣服是200元的棉袄
妻子王友娥说,结婚20多年,老郑没休过一次假,唯一一次外出旅游,还是儿子读小学前,一家人去了趟上海锦江乐园。
这么多年来,老郑最贵的一件衣服是200元的夹克棉袄,去年夏天买的。老郑说,买反季节的衣服,便宜。但直到他去世,都没来得及穿一回。
老郑的妹妹郑连琴开了家烟酒店,可她从没见过哥哥拿些高档烟酒来换钱。“好多老板想请我哥吃饭,他总说吃了人家的嘴软。求我哥不行,就求到我这里,我哥警告我,不许收别人任何东西。”
老郑走了,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儿子郑健。
以前,儿子在家时,老郑经常给儿子讲一些青少年犯罪的案例。4年前,郑健考进大学。老郑再忙,每天都会打个电话,提醒他注意安全,交友要小心。
住院后,为不影响儿子学习,老郑特意关照亲友,不许打电话给郑健。11月20日,知道父亲住院的郑健,从杭州赶到舟山,想留几天陪爸爸。可倔强的老郑,硬将他赶回学校,好好复习参加考试。
11月27日,老郑病逝。3天后,郑健被姑父接回家,映入他眼帘的,已是父亲的遗像。
王友娥说,儿子在杭州读书4年,他们只去看过他一次。去之前,她跟老郑商量:“你们单位那么多车,你开一辆去吧,方便点。”话刚说完,她就被数落了一顿,最后两人坐大巴去的杭州。
“最好让我再活5年,等你有了‘劳保’,看到儿子工作了,我也心安了。”想起老郑的遗愿,王友娥泣不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