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市组织史资料(第二章 抗日战争时期)1
辉县市组织史资料(第二章 抗日战争时期)1
|
时间:2012/5/17 9:16:51 |
第二章 抗日战争时期 (1937.7~1945.8) 抗日战争时期,党组织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建立了地方武装,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成立了抗日救国群众团体,形成了巩固的辉县(盘上)抗日根据地。 1937年10月,中共豫北特委在新乡城内建立了中共新(乡)辉(县)获(嘉)中心县委。1938年2月,由于日军逼近新乡,中心县委大部分成员参加了平汉抗日游击支队。因此,中心县委自行解体。同年5月,在新乡小块村重建新(乡)辉(县)获(嘉)中心县委,归中共太南特委领导。不久,中心县委转移到辉县西平罗村。1938年10月,奉中共太南特委指示,新辉获中心县委改组为中共新(乡)辉(县)获(嘉)汲(县)中心县委,对外称八路军豫北工作团。辖高庄、侯兆川二个区分委。1939年3月,为更好地开展新、辉、获、汲敌占区的工作,中心县委决定以新辉公路为界建立新(乡)辉(县)获(嘉)和新(乡)辉(县)汲(县)两个工作委员会。 1940年4月,中共新辉获汲中心县委撤销。与此同时中共豫北地委决定以辉县赵固镇为联络站,建立中共新(乡)辉(县)获(嘉)汲(县)县委。地委派王云清到辉县侯兆川地区秘密组建中共太行区辉县委员会(对外称辉县政治处)。机关先后驻暖掌村和西平罗村。 1943年3月,辉县伪警备队在中共辉县委员会的教育下反正抗日,成立辉县县委领导的第一支人民武装——九峰山抗日游击支队,即辉县县大队(后改称独立营)。7月,辉县抗日政府在沙窑村正式成立。1945年5月,中共太行区辉县委员会、辉县抗日政府改称中共太行区辉北县委员会、辉北县抗日政府。从1940年4月到全国抗战胜利辉县县委书记更迭三次,县长更迭三次。 为了开辟辉县西部地区,1943年12月,中共太行七地委在林县河口建立中共辉(县)(获)嘉县委员会。1944年2月,辉(县)(获)嘉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杏树庄成立,并组建了辉嘉县独立营。1945年3月,中共太行七地委派王云清到新辉汲三角地带道士坟村组建中共新乡县委。辖四个区分委。 第一节 中共新(乡)辉(县)获(嘉)中心县委及同级军事组织 一、中共新(乡)辉(县)获(嘉)中心县委员会(1937.10~1938.10) 1937年10月,根据中共豫北特委指示,在新乡城内建立了中共新、辉、获中心县委。1938年2月,由于日本侵略军逼近新乡,中心魏县中止活动。1938年5月,中共新、辉、获中心县委在新乡小块村重建。 书 记 蔡厚信(蔡剑桥,1937.10~1937.11) 陈济民(1938.5~1938.10) 组织委员 许冠英(许雏生,1937.10~1938.2) 张天性(1938.5~198.10) 宣传委员 陈济民(1937.10~1938.2) 米光华(1938.5~1938.10) 二、平汉抗日游击支队(1938.2~1938.10) 1938年2月,日军逼近新乡,中共党员李毅之、许冠英等等在中共豫北特委领导下,建立了平汉抗日游击支队。 司 令 员 李毅之(1938.2~1938.10) 政治特派员 许冠英(1938.2~1938.10) 第二节 中共新乡辉(县)获(嘉)汲(县)中心县委 及同级军事组织 一、中共新(乡)辉(县)获(嘉)汲(县)中心县委员会及下辖工委、区分委 (一)中共新(乡)辉(县)获(嘉)汲(县)中心县委(1938.10~1940.4) 1938年10月,中共太南特委指示,中共新、辉、获中心县委改建为中共新(乡)辉(县)获(嘉)汲(县)中心县委,对外称八路军豫北工作团。中共新辉获汲中心县委机关驻辉县西平罗镇。1939年9月,日军进攻西平罗镇、中心县委机关转移到三郊口。10月,李超调太南特委任秘书长,米光华接任中共新、辉、获、汲中心县委书记。县委机关又转移到山西陵川沙场村。年底移至武家湾。1940年3月,中心县委撤到林北县任村。辖高庄、侯兆川两个区分委。 书 记 李 超(1938.10~1939.10) 米光华(1939.10~1940.4) 副书记 陈济民(1939.11~1940.4) 组织部 部 长 黄 维(女,1938.12~1939.2) 刘清训(1939.2~1940.4) 副部长 黄 维(女,1939.2~1940.4) 宣传部 部 长 米光华(1938.10~1939.2) 张天性(1939.2 ~1940.4) 副部长 张天性(1938.12~1939.2) 常慧民(1939.2~1940.4) 武装部 部 长 王维庄(1939.2~1940.4) 青妇部 部 长 黄 维(女,兼,1939.2~1940.4) (二) 中心县委下辖工委 为了便于工作,中心县委决定以新辉公路为界,成立两个工作委员会。 中共新(乡)辉(县)汲(县)工作委员会(1939.5~1940.4) 委 员 米光华(1939.5~1940.4) 汪 洋(1939.5~1940.4) 李自如(1939.5~1940.4) 书 记 米光华(兼,1939.5~1940.4) 中共新(乡)辉(县)获(嘉)工作委员会(1939.5~1940.4) 委 员 张天性(1939.5~1940.4) 刘方生(1939.5~1940.4) 陈国香(1939.5~1940.4) 书 记 张天性(兼,1939.5~1940.4) (三) 中心县委下辖区分委 中心县委下辖两个区分委(区委) 侯兆川区分委(西平罗)(1938.10~1940.3) 书 记 郭川(郭学山,1938.10~1940.3) 高庄区分委(高庄)(1938.10~1940.3) 书 记 张亚夫(1938.10~1938.12) 胡俊生(1938.12~1939.1) 王 洛(1939.1~1939.4) 胡俊生(1939.4~1940.1) 赵启伦(1940.1~1940.3) 二、平汉抗日游击支队与豫北工作团基干大队 (一)平汉抗日游击支队(1938.10~1939.2) 1939年2月,平汉抗日游击支队编入赵(基梅)谭(辅仁)支队。改编前属太南特委领导。 司令员 李毅之(1938.10~1939.2) 政治特派员 许冠英(1938.10~1939.2) (二)豫北工作团基干大队(1938.10~1940.1) 1938年10月,在中共新辉获汲中心县委建立的同时,中心县委副书记陈济民代表中心县委在牛王庙的北坡根宣布:豫北工作团(中共新辉获汲中心县委)基干大队正式成立,下设三个中队。 1939年5月,基干大队发展到二百余人。在高庄以西耿村、峪河、吴村、薄壁一带广大农村地区活动。9月,基干大队随中心县委转移到陵川沙场村。同年冬天,刘方生带一部分人在陵川武家湾加入了基干大队。基干大队发展到四百余人。 1940年初,基干大队被整编为太行独立游击支队(赵谭支队)第四大队。 大队长 李冠卿(1938.10~1939.5) 陈智能(1939.5~1939.秋) 李冠卿(1939.秋~1940.初) 副大队长 李冠卿(1939.5~1939.秋) 指导员 苏体明(1939.5~1940.初) 第一中队长 江 川(1939.5~1940.初) 第二中队长 郭 美(1938.10~1940.1) 第三中队长 郑 杰(1938.10~1940.1) 第三节 中共新(乡)辉(县)获(嘉)汲(县) 委员会及下辖区分委 一、 中共新(乡)辉(县)获(嘉)汲(县)县委 (1940.4~1941.6) 1940年4月,中共豫北地委决定组建新辉获汲县委,负责领导盘下等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并以辉县赵固为联络站,辖三个区分委。1941年6月撤销。 委 员 夏 涛(1940.4~1941.6) 刘清训(1940.4~1941.6) 梁心明(1940.4~1941.6) 书 记 夏 涛(1940.4~1941.6) 二、县委下辖三个区分委 侯兆川区分委(驻西平罗) (1940.4~1941.6) 书 记 李文贵(1940.4~1941.6) 高庄区分委(驻高庄) (1940.4~1941.6) 书 记 赵启伦(11940.4~1941.5) 杨闾川区分委(驻沿村) (1940.4~1941.6) 书 记 汪 洋(1940.4~1941.6) 第四节 中共新(乡)辉(县)获(嘉)汲(县)委员会 (1941.9~1943.12) 1941年9月,中共豫北地委派梁心明云获嘉县楼村组建中共新辉获县委,负责领导辉县南部、新乡县西部、获嘉县北部工作。1943年12月撤销。 书 记 梁心明(1941.9~1943.12) 组织部 部 长 刘方生(1941.9~1943.12) 宣传部 部 长 陈国香(未到职) 徐 云(1941.9~1943.12) 第五节 中共辉县县委及同级 政权、军事、群众团体组织 (1940.4~1945.5) 一、中共辉县县委及下辖区分委 (1940.4~1945.5) 1940年4月,中共豫北地委在辉县盘下组建新辉获汲县委同时,又任命王云清为中共太行区辉县委员会书记。负责组建辉县县委和领导侯兆川地区的抗日救亡斗争。 1941年8月,中共太行区辉县县委改属中共晋冀豫区第四地委领导。 1943年9月,奉中共晋冀豫区党委指示,中共太行区辉县委员会机关设在暖掌村。后迁至西平罗,归中共太行七地委领导。辖五个区分委。 书 记 王云清(194..4~1943.10) 李谦恭(1943.10~1945.5) 副书记 王云清(1943.10~1945.2) 组织部 部长 牛 毅(1942.4~1945.4) 洪 立(女,回族,又名刘青,1945.4~1945.5) 宣传部 部长 郭 川(1943.3~1943.5) 余 踪(1943.5~1945.5) 县委下辖区分委 第一区分委(驻南湾等村)(1942.2~1945.8) 1942年2月,太行军区宗书阁团,从林县进驻辉县盘上,开辟抗日根据地,在三郊口三山垴组建辉县第一区,先后移驻南湾、洪门掌、南寨等地。 书 记 武 巍(1942.2~1943.7) 翟如新(1943.7~1944.3) 吴刃光(1944.3~1945.5) 侯文成(1945.5~1945.8) 副 书 记 谭 顺(1944.3~1945.8) 李万银(1944.2~1944.3) 牛壮成(1944.10~1945.8) 第二区分委(驻后庄、西平罗等村) (1943.冬~1945.8) 1943年冬辉县第二区在后庄成立,随后迁往西平罗村。 书 记 洪 立(女,回族,又名刘青,兼,1943.冬~1945.8) 第三区分委(驻黄水、龙王庙等村) (1943.10~1945.8) 书 记 王云清(兼,1943.10~1943.11) 王 洛(1943.11~1944.2) 李进军(1944.2~1944.8) 牛 毅(1944.8~1945.7) 副书记 睢仁寿(1945.7~1945.8) 第四区分委(驻张泗沟村) (1944.4~1945.8) 1944年4月,辉县第四区委会在张泗沟成立。 书 记 牛 毅(1944.7~1944.8) 副书记 姚忠智(1944.8~1945.6) 童 干(1944.秋~1945.6) 马兰英(女,1945.6~1945.8) 第五区分委(驻白马峪村) (1945.春~1945.8) 1945年春,辉县第五区委会在白马峪成立。 书 记 赵启伦(1945.4~194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