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镇岳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111909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6月04日

梅镇岳-生平

发布时间:2010-12-15 17:12:12      发布人: 孝行天下
       1915年9月3日梅镇岳诞生在杭州一个小店主家中。父亲蒋朝贵因家境贫寒,到杭州一个姓梅的小店铺当学徒,并入赘梅家。梅镇岳有兄弟姐妹4人,父亲早逝,母亲冯氏勉强支撑兄弟姐妹上学。1931年秋,梅镇岳考取著名的杭州高级中学,1934年毕业。1935年清华大学招收10名公费生,梅镇岳被录取,进物理系学习。
  梅镇岳上大学时,正值国难当头,日本侵略军1931年占领我东三省,1935年进而控制华北。12月9日,北平学生要求抗日救国的“一二•九”运动爆发,梅镇岳积极参加,民族存亡的紧迫感激励他努力学习、报效祖国。1937年夏,日本侵略军进占华北,北平沦陷,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初又迁至昆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39年梅镇岳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即留校任教,一直到1945年。这个时期,是清华大学最为艰难的岁月,但他和清华大学负有盛名的教授们一起,克服了生活上和教学上的重重困难,培养了一批在后来闻名的物理学家。
  1945年,梅镇岳考取了中英庚款公费生赴英国留学,进入伯明翰大学。赴英期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他到英国后,英国尚处在战后恢复阶段。他所在的实验室正在重建因战争而停顿了的回旋加速器及探测设备。因此,常需自己动手修理或制作仪器。当时梅镇岳成为实验小组中做G-M计数管的“专家”,他善于动手和修理的能力被同事们称为“中国的魔法”(Chinese Magic)。在核物理学家P.B.穆恩(Moon)的指导下,梅镇岳获得了理科硕士学位(1947年)和哲学博士学位(1949年)。
  1948年,梅镇岳到美国印地安纳大学随A.C.G.米切尔(Mitchell)小组作实验研究。在那里,有现成的回旋加速器、β谱仪和电动计算器等先进设备。经过2年工作后,他成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员和美国学会会员。1950年他又到加拿大国家实验室研究宇宙线。在这里工作3年,获得了诸多研究成果。然而,他离开祖国已经8年,想念家乡心切。于是,他放弃了加拿大国家实验室的优越条件,于1953年回国。
  回国后,梅镇岳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1958年后该所改名为原子能研究所,他任代理室主任。在他之前,室主任是中国老一辈物理学家赵忠尧。他的同事中有何泽慧等人。为了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梅镇岳和他的同事们接受了国家培训有关方面科研人才的任务。一批青年学生从别的专业转入原子核学科,在原子能所学习进修。其后,梅镇岳曾在清华大学兼职讲授原子核物理。在此期间,他编写了《原子核物理学》讲义。1960年,梅镇岳调任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协助系主任赵忠尧建立了该校近代物理系,任常务副系主任。在这里,他为培养中国物理人才作出了贡献。在1973~1976年间,他先后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能物理所、原子能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建立了原子能研究所核谱研究室,制造了多种核谱仪。直到1976年,梅镇岳退休为止,他在该校辛勤工作了16个年头。
  梅镇岳退而不休。70~80年代之际,他还为科技大学培养研究生;1983~1984年间,任《物理》杂志主编,长期任《原子核物理》编委,以及核物理学会理事等职。1985年以后,曾分别在美国印地安纳大学加速器中心、日本高能物理研究所和加拿大介子实验室短期访问并从事研究。迄今,他仍在家中孜孜不倦地从事基本粒子物理和生物物理等研究工作。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