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镇岳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111909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6月04日

梅镇岳-回国贡献

发布时间:2010-12-15 17:14:06      发布人: 孝行天下
   回国后,梅镇岳曾较长时间地从事低能核谱和磁谱仪的研究。70年代中期作了有关电子能谱学和电子能谱仪方面的工作。1980 年后,他开始从事中微子静止质量的研究。利用原子能研究所的设备,他和他的合作者设计并制造了无铁双聚焦β谱仪;他在中国科技大学和研究生进行了3H的β谱估电子中微子静止质量的工作,发现其值必定小于迄今可能得到的实验误差。同时还提出了为研究β谱源厚度影响的蒙特—卡罗(Monte-Carlo)模拟,并且得到了积极的成果。
  梅镇岳的另一项工作是,在60~70年代期间,他撰写了3本有关核物理的著作,为中国大学核物理学的基础课教材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原子核物理学》是在1958年培训人才编写的讲义基础上写成的,初版于1961年,后经几次修订再版,全书15 章57万字。它从实验物理学的观点和要求出发,总结了该学科迄当时为止的几乎全部实验工作和主要理论,成为中国大学中重要物理教材之一。该书不仅是中国核物理学的第一本教科书,而且在国际上,除了E.费米(Fermi)的学生所作的打印笔记是较完美的教科书之外,它也是一本较早和较全面的著作。1964年,梅镇岳又完成了《β和γ放射性》一书,该书是《原子核物理学》的姐妹篇,全书11章47万字,全面地介绍了β和γ放射性研究的技术、方法和成就。1977年,他的专著《原子核心与化学环境》一书问世。该书描述了原子核心受“化学环境”影响而产生的某些现象,重点叙述了利用电子能谱方法测定原子内层电子结合能的实验技术。3本巨著共计百余万字,其工作量之大、篇章结构之精细、思路之开阔,令人惊叹!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