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昇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111553
本馆由[ 蒋艳 ]创建于2010年05月31日

记叙父亲的回忆(1)

发布时间:2010-06-14 08:42:31      发布人: 蒋艳

     苦难的童年

                                               南艺记叙父亲点滴回忆

 

公元1920年大年初一(220日),一场大雪过后的早晨,皑皑白雪厚厚地覆盖了中原大地,刺骨地寒风一阵阵掠过黄河,卷起浮面的雪花漫天飞舞,遮天蔽日,扑向岸边的村庄,肆虐地欺凌着衣着单薄的庄户人家,连冉冉升起的旭日也无法抵御,在黄河北岸王屋山以南济源县有一个由叫“杜里” (现河南省洛阳市吉里东区坡头镇)地方的三间破旧茅屋里,母亲生下了我,我的哭声给家里带来的一点儿生气和父亲愁眉苦脸的哀叹声竟这般地不和谐,因为他连母亲生产的时候也不能喂她一碗小米粥。

不知什么时候五爷回到庄里走进屋来,连声恭贺“道喜,道喜”,笑呵呵地从怀里掏出了几个玉米饼递给母亲说“快吃了吧”。我五爷是当时张家爷儿辈里唯一幸存的老人,他早年就跑码头走单帮贩骡马,见多识广。他把我抱在怀中,问我父亲“给娃儿取了名没有?”,“没有”,“我看这娃儿大头大脑,天庭饱满,就象这晌午的太阳,按辈分就叫继吧”,于是,我有了自己的大号。

我们一共兄弟三人,大哥张继高,小弟张继德。自打有了我,为了维持生计,父亲除了种地,一有空就跟着大哥做点小生意,十分劳累,再加上饥寒贫病交困,在我年幼尚不晓事时他就抛下了孤儿寡母去了天国。

母亲整日以泪洗面,无奈将弟弟张继德过继送给了亲戚,带着哥哥和我下地劳作,当时天灾人祸,十年就有九年荒,国民党苛捐杂税和地主的压迫如洪水猛兽,我一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基本上是靠野菜和榆树皮度过来的。八岁那一年,本庄一个地主的儿子在我们穷小子面前说他家有白面馒头吃,我们不相信说他吹牛,他一急回家偷了一个给我们每人尝了一口,当时,我觉得这是天底下最好吃的东西了。

我原本在家帮父亲种地,父亲去世后又去地主家当雇工,都无法生存,为了谋生,19302月,我刚九岁就到开封华美卷烟厂当童工,手工制作卷烟,从天不亮一直卷到天黑,连吃饭上厕所都规定了时间,实在疲劳了打个盹被工头发现了就是一顿毒打,每天只能吃上两顿稀粥和黑面窝头,身上穿着单薄的破夹衣,两条腿冻得青筋暴起,手脚耳朵都溃烂缺失,半夜逃跑回到乡下家里,没有吃的只能在大哥的介绍下又到洛阳市一家鲜果行学徒,时间不长因战乱,被迫回到济源乡下。

渡过漫漫黑夜的人才更能感到白天阳光的明媚灿烂,了解旧社会苦难的人才会倍感现今中国人的幸福美满。我的童年饱经了旧社会苦难,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劳动人民深受的苦难至今历历在目,终生难忘,懂得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初衷,就是为了砸碎身上的枷锁,从三座大山的压榨下解放出来,吃上一口饱饭,推翻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旧社会。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真正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深受压迫剥削的苦难历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坚定紧跟共产党的信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