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京剧团著名表演艺术家新谷莺逝世
新谷莺,广州京剧团著名艺术家,从1953年南下加入剧团,到1988年剧团解散,在广州唱了30多年的京剧。在业内人士和老戏迷看来,新谷莺唱腔优美,唱功扎实,艺德尤其高尚。她是全国劳动模范,演出的剧目令陈寅恪赞不绝口。
生于上海梨园家庭
1923年8月,新谷莺出生在上海一个穷困的梨园家庭,父亲傅鉴泉是小京班琴师。兄妹5人中,大哥傅永寿学老生后倒嗓改学胡琴,四、五弟都在京剧专业,新谷莺排行第二。11岁时跟父看京剧,听会了《玉堂春》,于是拜善青衣、老旦的墨玉如先生为师,学习并帮师5年。
新谷莺学戏刻苦是出了名的。当时她家住上海成都路,而练唱的地方在大世界,年幼的新谷莺每天扛着刀把子,每天来回两地,风雨无阻。13岁新谷莺在上海登台演出唱开锣戏,曾顶替患重病的韩素秋演出《金山寺》。
1946年,新谷莺23岁,和武生演员韩云峰结婚,1953年两人南下广州,加入广州京剧团。在上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的广州京剧团,新谷莺和傅祥麟、华兰苹等都是有全国知名度的演员。
为演样板戏改唱老旦
新谷莺擅长梅派、荀派、程派戏,她博采众家之长,融会贯通,曾演梅派戏《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荀派戏《红娘》、《香罗带》,程派戏《孔雀东南飞》、《荒山泪》、《锁麟囊》等,曾用程腔演出了《秦香莲》的“闯宫”和“杀庙”两折。
1964年以后全国掀起现代戏演出热潮,新谷莺演出了《芦荡火种》、《红灯记》等。为了表现样板戏中勇敢刚毅的女性形象。新谷莺改唱老旦,要把嗓门由细变粗,由低变高,她起早贪黑地练嗓子。虽然形象变老了,新谷莺的艺术生命得到了延长。
每月拿一半工资交党费
1959年的一个春日,新谷莺和其他5名广州京剧团的同事到中山大学看望陈寅恪,为他表演了拿手的唱段。京剧的魅力加上新谷莺那千娇百媚的演唱,使陈寅恪非常欣赏,先后写下《听新谷莺演秦香莲京剧》等不下十首吟咏新谷莺的诗篇。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谷莺已经是广东有名的京剧艺人。只要是她演的戏,观众便争相前往观看,很多高级领导也是新谷莺的戏迷。1958年新谷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新谷莺是著名演员,在大多数人还领几十元工资的时候,她每月可以拿到250元。作为广东文艺界的老党员,她每月都拿出一半左右的工资交党费。
演出完给战士补衣裳
据儿子韩崇贤回忆,每天早晨6时不到,母亲就起床吊嗓子了。新谷莺和韩云峰生育过5个孩子,由于工作忙,她曾把孩子托付给远在上海的亲戚照料。有次孩子刚满月,新谷莺便登台演出,自我感觉双脚就像踩在棉花胎上一样,但也照演不误。
韩崇贤记得,小时候父母经常出差。记者了解到,从1953~1964年,广州京剧团平均每年演出500多场。演出最多的是1958年,达711场,其中572场是在部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巡回演出。

新谷莺74岁高龄时出演《龙凤呈祥》。(图片由家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