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1104
本馆由[ 如风 ]创建于2009年12月17日

焦裕禄最终的选择:没有彻底封杀“单干风”

发布时间:2014-05-14 10:49:57      发布人: jackson

 

我们从事实中注意到:焦裕禄认真贯彻八届十中全会决议时,他已发现与老百姓的内心愿望不完全相合,下面的同志贯彻执行确有难处。他一方面用毛泽东的这是"两条道路斗争的反映""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来解释;同时他也痛苦地想:是不是自己所想脱离实际、不实事求是呢?按照上边要求,在刹单干风中就把"借地"作为单干风的表现要坚决收回的。可焦裕禄从实际情况出发,尽量地采取了灵活办法,不"一刀切"把借地全部收回而根据灾情严重地方群众要求,同意三严重地区借给社会员的碱地不抽回来,让社员趁闲补空继续进行改造,收入的粮食由社员自己支配,这自然受到了社员拥护。莫看这一点"灵活",这在当时需要何等的胆识!为了治风沙,需要多栽泡桐,焦裕禄通过和农民交谈,接受了林业护理员的建议:要有责任制。之后焦裕禄这文件里明确提出--应该根据原来的基础,根据群众觉悟情况逐步去搞,实事求是,解决突出问题,可以实行"六包",即:临时包工、小段包工、大段季节性包、常年包工、专业包工、连续包工。同时实行"六定",即:定任务、定完成时间、定劳动报酬、定质量标准、定期检查、定奖罚制度。林区最好将林木和土地一齐包下去,按照比例分成。在当时,人心到了谈"包"色变的地步,而在焦裕禄写的文件里,竟有六个"包",可见他是努力"实事求是",照实际解决问题的,这又需要多大的勇气!今天,我们或许能深刻理解当时焦裕禄在执行八届十中全会决议时的内心焦急和痛苦矛盾,这是他难以向任何人倾诉,甚或他自己在当时也未必能说清楚的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实际上,焦裕禄在兰考的工作表现,包括那“六个包”,一直受到地委领导和省委领导的肯定和表扬。河南日报1963年夏天和1964年都刊发兰考专版,介绍兰考工作经验。这说明,在焦裕禄那个时代,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路线还不占主导地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是正确的。


    写信时间:2014/07/16 20: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