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亲友馆 1祈福赵元轩烈士天堂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08580150
本馆由[ 江萍 ]创建于2015年04月17日

抗日战争时期微山湖湖东大队《摘录》

发布时间:2015-09-22 21:00:41      发布人: 江萍

简介

湖东大队资料放送(不断补充中)

微山湖和湖东地区

湖东即微山湖东岸,山东济宁兖州南,邹县滕县西,微山北的广大地区。

微山湖是湖东大队、铁道游击队、微湖支队、运河支队等革命武装的抗日根据地。微山湖由微山、昭阳、独山、南阳四湖组成,也称南四湖。县境与徐州、枣庄、济宁、兖州、邹城、鱼台、沛县、铜山、滕州相接,抗日战争时期为兖济邹鱼边县,是著名的抗日边区。南四湖总面积1266平方公里,1960年湖中修筑二级坝,将南四湖截为上下两级湖,湖东大队主要活动在上级湖,铁道游击队、微湖支队、运河支队主要活动在下级湖。

铁道游击队、微湖支队英雄事迹早已拍成电影被广泛传颂,而湖东大队因行政区划过频过乱,没有形成完整的历史资料,已渐渐被后人遗忘。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事迹

湖东革命代表

早在1927年,湖东一带就有共产党活动。太平、石墙、郭里、大坞、鲁桥、马坡等地在共产党的影响下,自发组织办起了农民协会。冯起在太平、吴华民在马坡都是有名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培养了一大批农民会员,为湖东一带建立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打下了坚实基础。

1937年5月中共北薄村党小组建立,董宜亭任组长。

1937年11月,中共邹县县委重新建立,马坡、鲁桥、两城的中共组织属其领导。彭建华任书记,冯起为组织委员,王文清为宣传委员,步云亭为军事委员,韩维密为交通委员。

1937年 12月中旬,中共邹县县委领导的抗日武装,在邹西南亢阜乡农学校举行武装起义,宣布建立鲁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冯起任总队长,步云亭任副总队长,彭建华兼政治主任。

湖东革命简史

1932年,共产党员韩维密受中共山东省委派遣到邹西湖东一带发展党组织,与早期党员冯起、彭建华等组建邹县县委,秘密发展党员,开展武装斗争。1938年成立鲁南抗日游击队,配合苏鲁豫支队全力抗战。1939年湖区发生骇人听闻的"肃托"事件,三百余名军政干部蒙冤被害,革命遭受重大损失。

1943年,中共湖东县委在马坡盛楼高家庄成立湖东大队(湖东独立营),设四个连队,七百多人,前赴后继,赴汤蹈火,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不朽功业。1948年西渡湖西,在蔡桁与敌主力遭遇激战,歼敌无数,我牺牲一百多人,被俘三百多人。1949年湖东解放。

湖东考古简史

● 1957年4月20日,羊庄村民在独山湖耿庄发现一艘日本造军用战斗船,船身刻有昭和12年(1937年)造,长2丈8尺,宽8尺,高4尺,装有60马力柴油机1部,经修理仍可使用。

●1953年7月20日,撤消滕县、湖西地委、专署,建立济宁地委、专署,驻济宁。中共湖区工委、湖区办事处遂属济宁地委、专署。

●1953年8月22日,经中共中央政务院批准设立微山县,驻夏镇,10月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实施,全县设9区1镇71乡,隶属于济宁地委、专署,同时,建立中共微山县委、微山县人民政府。

●1958年11月15日济宁县马坡人民公社(原马坡、两城、荆集3个乡)、滕县前进人民公社(原殷庄乡)和原洛房乡的7个村及灯塔人民公社(原欢城区)划归微山县。

●鲁桥镇的仲浅村,为古仍(任)国国都,中兴夏朝的第六任帝少康即诞生于此。秦在此置任城县,延至北朝魏神龟元年(518年),才迁至今济宁市中区。仲浅村北1公里处,有周至汉代的遗址1处,面积16万平米,疑为任城故址,新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先贤仲子17世孙仲世德从卞迁于任城定居,仲浅村有仲子庙,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1516年,明朝工部大臣崔文奎奉皇命在马坡重修梁祝墓,并刻有梁祝墓碑记,现已出土,由马坡乡政府保存。

此外,乌林达将军墓也在白马河东岸的羊山上,至今未出土。

湖东部分地区简况

●邹西:1939年3月中共建邹西县,也称兖济邹鱼边县,其领导机关驻鲁桥一带。1941年1月,撤销邹西县,改建为湖东县,1944年10月,湖东县分为凫山县和兖济县, 凫山县领导机关仍驻鲁桥一带。1946年4月,撤销凫山县,10月再建。1956年撤销,其所属村镇分别划归济宁、邹县、滕县、微山。

●留庄:西北峦谷堆村仍保留着周代遗址。

●两城:地处凫山山脉西端,地形复杂。境内有凤凰山、桃花山、九峪山、老磨台山、大顶子山等83座。九峪山海拔325米,是微山县的最高点。

●南阳:在宋代已是泗水岸边的较大村落,元至元30年(1293年)京杭大运河通航后,南阳成为运河岸边的重要码头,明清时期,陆续沿运河建起街道,商业逐渐繁荣,遂成为鱼、沛、滕等县的货物集散地,有"小济宁"之美誉。1939年日寇火烧南阳,毁坏惨重。1942年日寇奴役我民工修筑济宁--南阳汽车道,并在南阳建营房筑碉堡,驻一个中队。

●鲁桥:唐代即为重镇,元明清三代,京杭大运河均穿过鲁桥,工商业发达,街道两边商号的厦檐一个连一个,长有3华里。因此,流传有"南阳的瓦屋,两城的楼,鲁桥的厦檐到两头"之说。

抗日战争时期,鲁桥是我党的抗日根据地,1938年5月,中共领导的鲁桥总自卫团在此建立,下辖9个分团。1941年1月,在鲁桥建立中共湖东县委,驻鲁桥、马坡一带。1944年10月,湖东县改称为凫山县,县机关和鲁南二专署机关,仍驻鲁桥、马坡一带。

●马坡:明代,国、李两姓迁此定居,名国李庄。因地势底洼,土地肥沃,杂草茂密,人多在此放马遂更名为马坡。《邹县志》载,明万历年间有马坡村。

马坡,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白马河、泗河穿境入微山湖是世界罕见还未曾开发的两河流域。马坡盛产白蜡,民国初年,面积达2万亩,60年代仍有万亩左右,80年代初被毁。马坡是闻名遐迩的抗日根据地,革命的大后方,解放前参加革命的有一千多人,盛楼一个村就拉出一个连。马坡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仅牺牲的烈士就有160多人。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