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炽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106803
本馆由[ 王庆红 ]创建于2010年04月04日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老教师追思王义炽同志座谈会

发布时间:2013-03-08 18:24:12      发布人: 王庆红
                       (2001年12月28日) ? 参加者:廖烈南、李阳苏、林思灵、肖强、谢流芳、陈仪芳、谢丰成、翁甲佑、张小颖、柯贤仁、周志勇 现任侨中校长马寿民自始至终参会 ? 廖烈南:今天开这个座谈会来怀念王义炽同志,非常有意义。   解放初我到侨中工作,在王义炽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了半年,我认为王义炽同志是一个好党员、党的好干部,他为人非常正派,确实有好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一,他的敬业精神。他为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1949年11月汕头解放,侨中当时叫海滨中学,情况很复杂,市委重视,派他去接管,他是当年全市中学唯一一个党员。他来到学校后,对学校不合理的制度、课程等各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随着形势的需要和海外华侨的要求,汕头决定接纳海外侨生回国就读,1950年改名为华侨中学。因为黄声副市长和吴龙光局长是在海外搞革命回来的,在海外有较高声誉,所以当时黄任名誉校长,吴任校长,王义炽同志任副校长抓具体工作。   他一贯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执行华侨、统战政策,团结广大教师。   那时运动很多,一个接一个,他一手抓运动、抓改革,一手抓教学。不久学校就上了轨道,在全市有一定名声,不论高考、体育、文娱都很不错。   他热爱教育事业,也热爱学生,尤其对侨生非常关心。主要是突出一个“侨’’字,通过侨生团结海外更多的华侨。为了对学生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他自己兼了时事政策课。 每逢国庆、中秋、元旦等节日,侨生的活动他必定参加,同他们一起吃年夜饭,与侨生结下深厚的感情。所以直到现在侨生们还念念不忘华侨中学……   当时因受外面环境影响,侨生分有印尼派、泰国派、新加坡派等,有时闹事打架,有的还打教师,他都要花很大精力去亲自处理解决。每个夜晚都要巡查宿舍,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   今天侨中的成绩,离不开他的努力,一说起华侨中学,人们都要想起王义炽校长。历史是不能割断的,没有他和老师们的努力,就没有今天侨中的成绩。   他与教育结不解缘,为教育奋斗终生,对汕头教育做出很大的贡献。一直到84年离休后,住了几次院,身体明显虚弱,还应老干局的要求,义不容辞地出来创立关心下一代研究会,抱病工作,直到倒下。他确实对教育事业忠心耿耿,贡献了毕生力量。   二、王义炽同志在个人操守高尚品德方面也很突出,值得我们学习。他一生为官,校长、部长、局长,三十多年,确实是堂堂正正地做人,清清白白地做官……我从来没有听说他收别人的礼物,更不用说贪污了。   他生活朴素,勤俭节约……当官不为子女谋利益,一心为公,不谋私利,丝毫没有为自己的家庭和子女打算。比如他的大女儿,武汉大学中文本科毕业回来,分配在市区教书本不为过,但他坚持由组织安排到x县城教书,自己绝不插手。   三、王义炽同志平易近人,群众关系很好。在侨中当校长时,还兼市委统战部的科长,后来又当文教部部长,教育局局长,一直都是当领导,但他没有官架子,平等待人,对人非常亲热。当时小学也归教育局管,他春节时,还带我们大家主任帮骑着单车到小学校长家去拜年,而不是等教师给他拜年。他强调班主任要家访,强调校长要访问教师,他本身也同样访问教师,对有病的、年老的教师,他有时星期日就去探望。   他确实是一身正气,廉洁奉公,鞠躬尽瘁。   ? 李杨苏:我讲的题目是:一个老老师看一个老校长。他是我一生接触的所有校长中,最尊敬、印象最深刻的一位,他是最值得怀念的人。    52年暑假我在机关三反五反还没结束就被叫去教书,老实说,当时运动结论未下,我怎么有心思来教书?只是马马虎虎在应付。53年寒假本来应该回教育局,但局里说不需要,说侨中在等我去,我只好专心来教书。这样工作了一段时间,王校长对我说:你的工作不错啊,原来定的工资太低,应该给你提。从这看出他对一个新教师鼓励和培养。    当时学校买了好多地主房子,可是他作为校长还跟我们一样,在外面租房子住,同我们几个教师住隔壁。我当时不知道有公费医疗,生了病去治疗,他知道后主动对我说,你把单据都拿来,学校可以给你报销。后来我工作很拼搏,搞到生了肺病,他让我选个地方给我休养,对我很照顾。每次校庆学校搞展览,他总是跟我要教案去展览,这对一个教师的鼓舞很大。我平时不会跟人打交道,虽然与他住一巷之隔,从来没有去拜访他,但有一年,我爱人一个堂阿伯从越南来看在学校读书的孩子,住在我家,他马上就来家访,做家长工作。后来土改,我因家里受冲击,思想有波动,他专门到我休养的地方跟我坐谈,解决我的思想问题。他曾要我参加党课学习,这是对一个新老师的关心鼓励培养,虽然我当时还顾虑自己家庭有问题。    在我的接触印象之中,他对自己生活的低要求和对老师的培养、团结和爱护,是少有的,很值得我们学习。曾听工友豪杰亲口对我说,一次老王局长要去广州开会,衬衣的袖口破旧不堪,不得不向他借件衬衣去开会。当时我父亲去世,我也没有想到去学校要补助,但王校长就让马桂生老师拿了一些钱来慰问我,使我感受到领导对我的关心。    他退休后,每年春节我都去看他,记得最后一次,他对我说:“李老师啊,你的右派,并不是我去提意见的……”我听了心里一震,我对他说:“王校长,我绝没有想到自己的右派问题是你搞的!”我心里想,当时我反倒是在担心你昵!反右时也不是一个人可以决定的,当时有俩人老是来启发我发言,我都没有想到他们搞“阳谋”,我怎么会怪你?“文革”中老校长被斗,我曾两次作为陪斗……,我仍然很尊敬他,有次在食堂排队时,我在他前面,主动让他先打饭……   你叫我不要说他的好话,我没办法,他是怎样的人,我就怎样说。我以前同他根本不认识,我从来没在汕头读过书。   ? 肖强:我曾经亲耳听到这事:那是在全市老师经过平反昭雪之后一段时间,有几个侨中学生是“文革”中群众组织“二七公社”的红卫兵,来要求学校为他们平反。其中一个学生说了这样一件事:“文革”中有一次他被人打得半死,拖到设在中山公园的治安指挥部,正好和王义炽同志同关一室。老王局长看到他被打到伤那么重,就拿一个口缸,让大家撒泡尿来救这个孩子。可是当时他们关在里面,每天包括喝和洗脸在内只有一口缸水,根本撒不出尿来,老王局长只好在尿桶里舀了一些尿,劝他“孩子啊,为了救命,你要‘刻苦’喝下去!”他对青年一代就是这样一副慈悲心肠,一片爱心实在叫人感动。   我是在70年代认识他的,这之前只听过他的名字。第一次见到他时,看见他在我们学校大院里,戴着一顶破草帽,在那里扫地,天再热也在那里扫。非常寂寞,冷冷清清,许多人走到他身边都冷漠地看他一眼,一声招呼都没有。   我觉得国家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是要花费几十年时间的。他本人有什么错误呢?我看大字报,无非就是批判他执行了所谓十七年的教育黑线,还有批判他的教育思想,说他是“鸡母生鸡仔,生了一大堆黑蛋”(廖烈南插话:所谓“黑蛋”,就是指当时很多学校的校长都是从侨中出去,说他们是王义炽的黑蛋,散布全市,要去复辟资本主义)!没有一条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我受党的教育多年,感到一个革命干部,怎么可以一下子就成了反革命?真是不可思议,极左对自己同志的伤害,比敌人还严重。可他老人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宠辱不惊,就象孺子牛一样,天天在那里埋头扫地。一次我走上前去,对他说:“王老局啊,你要保重,要知道休息,不要老这样干”,我请他到图书馆去,看看书报,喝喝茶。他笑眯眯,不说什么。但是没有去。后来再请他几次,形势好转些了,他才有来图书馆休息,不说话,就笑眯眯地在那里看书看报。我们工作人员都很热情给他倒茶喝。有时他最多就问问图书馆都有一些什么书?一个月买书、经费多少??   图书馆的书是我编的,我就发现王老局在50年代初期,给图书馆送了不少书,上面都有他赠书的盖章。可见他对教育的一片心。   后来有一天,他站在学校传达室旁边,笑眯眯对我说:“我刚刚恢复了组织生活!”哇!我听了很为他高兴,我祝贺他,同时也很感动,他一个老党员,对我这样一个很普通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一个普通群众,那么由衷的来告诉我这一件事。他与群众的鱼水情那么亲,那么心贴心。以后他复职去局里当局长,有一次听说他感冒了,而且是重感,我就想去看看他。来开门的是王师母,她不认识我,对我有些戒备,以为我有什么企图,拒绝了我。我心里很痛,好象有个篱笆,把我和王老局长隔开了。   这之后,我在路上遇到他,他热情地告诉我锻炼身体的体会,教我如何锻炼,还对我说:“有空上我家来坐啊”,我对他说:“我是很想去坐坐,但是……”结果就把被王师母拒绝的事讲给他听。他听了表情很难过地对我说:“对不起!”我心里很感动,很感动。   他始终把群众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他去世我很久后才知道,没有机会见他最后一面,送他一下,我心里很痛苦。所以我经常想念他。他的心理素质好,心胸宽大,从我同他接触的平平凡凡小事中,我感受到一个老共产党员的伟大形象,那种水乳相融的干群关系、共产党爱民如子的孺子牛精神、宠辱不惊始终忠于党的事业的形象。    ? 谢流芳:我总感觉王老局长的事业心、原则性很强,但又有灵活性。他这个人不贪、不横、不霸,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很关心群众,很关心教师职工。思想工作也做得很细,很深。   我到学校来,他给我有很多的帮助。有三个方面,我到现在还老想到他。   当时我的老同事跟他介绍我,说我是从部队转业,他就希望我去学校,去专署调我的关系来。我根本没有教小孩的工作经验,来后慢慢感到还不错,整个学校书声琅琅、歌声朗朗,觉得学校教育环境很好。当然也与王校长对老师的关心有关系,我老是看到他在很多方面对老师很关心。我到校不久他找我谈话,说:“我把学校少先队工作交给你,你年轻,有能力”。我担心搞不好,完不成任务,他鼓励我:“什么事情都是新的,慢慢做下去,找到工作规律就好了”。我就凭一股热情去开展工作。没有经验,我请教他怎么办,他说:“不怕,你开动脑筋,放手去做”。我就以小队为基础,各个小队开展活动,然后每个月互相总结交流经验,好的就推广、提高,这样慢慢活跃起来了,学生们受到教育,对少先队也热爱了,红领巾也愿意戴了,形成了热爱集体的风气。   我又请示王校长,下一步应该怎样来发展?他说:“你觉得该怎样做就怎样做,但是要注意针对青少年特点去组织活动,开展工作”。我就在他的鼓励下积极展开各项活动,组织学生搞航模,成立歌舞队,通过这些丰富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的兴趣和得到的知识更加广泛,促进了学生对正课的热爱和刻苦学习。当时航模活动我们学校本来没有什么基础,三中开展得比较早,比我们基础好,但是后来我们超过了他们。这对队员们的鼓舞很大。老王校长对红领巾歌舞队很欣赏,那时经常配合时事开展主题活动,一个月一次,在老侨中后操场的舞台上表演,一个晚上两、三个小时,全部节目都由歌舞队包下来。老王校长坐在下面看节目,看得出他心里很高兴,很满意。   青少年的能力是靠培养起来的。我们在市里参加各种活动,在中学里是排在最前面的。我总感觉到,这个工作,前前后是他相信一个干部去干,没有多说什么话,放手让你去做,相信人。这个感觉给我印象很深。到现在我还常想起这个问题。当年的中队辅导员现在还来找我,说起那时都印象很深,大家工作热情非常高,寒暑假都没有休息,大家跑到金中去开讨论会,拿一些问题来辩论,讨论为什么哪个中队的工作好,哪个开展工作不那么好,有时在那里一住就是三、四天,大有回想起来都说很有意思。   老王校长非常关心侨生,一有什么问题就找侨生谈话。当时一个侨生有胃病,我向他汇报,他知道后就找他问情况,找胃药给他吃,后来他的胃慢慢好了,不再痛了,他写信将这件事告诉他海外的父母,他母亲特地专程来学校向老王校长再三表示感谢.   再一个感觉是,他很善于团结关心教师。他知道我要结婚了,就对我说,我们学校来给你开一个晚会庆贺一下,你不用花什么钱。他动员全校教师都来参加我的婚礼,还在会上说,我做你的证婚人,还安排大队长来献花。这件事不仅对我,也是对全体侨中老师的关心,对团结全体教师起了一定作用。大家过后说起来,都说他连一个教师的婚事也这样关心,实在难得。   还记得“文革”前,一次我家里急需一笔钱修砌一面墙,告贷无门,他知道后,就把准备买手表的钱借给我,解我一时之需。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一时无法全部想起来。总之老王局长的为人,以身作则,很严格要求自己,这样的领导很难见到,不可多得。就我接触的所有校长中,老王局长是最好的一位。在他的领导鼓舞下,我也就能做的就尽量做,有困难也克服着做,他让人心服口服。   ? 柯贤仁:我读书时,第一个校长就是王老局长。他给我的印象特别好。 ??? 他不仅关心教师,在关心学生方面,也很突出。当时我是学校的运动员,他对我们了如指掌,学校有几个运动员他都一清二楚。1954年元旦要开全市运动会,那天晚上刚好学校开文娱晚会,会后大家都在跳舞。十点,王校长专门到舞场上去,一个个把我们找出来,把我们赶回宿舍睡觉,说“明天你们还要比赛,不要玩太晚,搞得太累了”。说明他对学生是多么关心。 ?? 平时遇到我们,总是问:“学习怎么样?”校长和学生之间非常融洽自然,没有架子,好象老朋友一样,使我们感到遇到校长就好高兴,心情很好。 ??? 我从52年到94年都在侨中,接触有二、三十个(正副)校长,最敬爱的就是王校长。   侨中在全市体育方面,篮球、田径、足球,人人怕,别的学校一听要跟侨中比赛就怕。全专区比赛,8支大旗,我们学校就拿了5支。当时学校各种活动非常活跃。直到现在,侨生们一从国外回来,找到我第一件事就问,老校长怎么样了?大家对他的感情很深。   ? 翁甲佑:我们侨中非常有名,不论运动会还是演出……都在市内中学名列前茅。抗美援朝的时侧,师生出钱捐献大炮……   王校长不以权谋私,他的子女都是自己奋斗的,没有靠他的保护伞。   在恢复招生考试时,我曾被调去做招生工作,他从来没有递条子照顾自己的子孙。他对自己子孙的学习很关心,但从来没有利用职权要求给予什么照顾。他不仅没给自己子孙写条子,也从来没有给别人写过条子。不象有的副局长,不仅递条子很多,还叫我到他家去为他办事,我不积极,还表示不满意、生气。   我去过他的家,没有装修,家具也很简陋,生活很简朴。   他非常关心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复职前他被安排在学校教务处帮忙时,常叫学生来谈话,做思想教育工作。安排他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去完成。离休后还继续从事对下一代的教育工作。有一次他生病住院,我去看他,还看见他在听“关协”王纪平同志的汇报,并向他布置工作。他落难的时候,我们大家都暗中很同情他,他需要什么,都尽量帮助他解决,心中还是对他很尊敬。这说明以前他做过的事情尽管他自己从没有声张,也没人宣扬,但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 陈仪芳:他很关心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对新老师的培养很重视。当时要我们去参加进修,晚上上课,他还专门站在门口,认真监督我们去参加学习。这种进修对我提高业务水平很有帮助,使我对他加倍尊敬。   他做事不论大小,都认认真真。而且能上能下,不论做局长、部长、校长,还是在学校做一般职员,他都认真细致去做好工作。比如他在学校教务处帮忙时,本来要什么资料,叫我们去教务处汇报就行,但他不是,而是跑到教室门口去向我了解学生的考勤、表现等情况。 ??? 他做人非常平易,热情,工作深入。 ? 张小颖:我1950年就来学校工作。他是最好的一个校长,他为人老实、认真负责、联系群众,很关心各种大小事情,跟学校老师、学生的关系很好。   我来时,学校已经上课了,他就对我说,“暂时在教务处帮忙,以后再安排你做老师”。我一直不安心,认为自己口才不好,不适合做老师,就自己去联系工作,准备离开学校。他鼓励我,从不会到会,慢慢学,劝我不要走。我在他劝说下就留了下来。   “文革”时候我爱人单位下放去梅县,号召家属一起去,我只好跟着去了。后来那个单位下马了,我回汕头来,他很关心我,让我回学校工作。 ? 周志勇:我72年底来侨中,76年在教育股,与王校长同事一段时间,当时他在做调研工作。我当班主任时,老人家也曾拿一本小本子,到我班里了解学生情况。谦谦逊逊,虚怀若谷,待人非常诚恳,工作很认真,问得很详细。 ??? 我印象很深的是,“文革”前他当局长时,确实没有官架子,我当时在金中当职员,时常过海来市区办事,顺便就到局里拿文件材料,常有机会遇到他,我当时很瘦,他每遇到我就同我打招呼:“你从岩石来啊。”或对我说:“你要注意身体。” ??? 73年带班去分校遇到他,当时他在那里劳动,他还记得我,还在问我的身体,他在落难的时候还这样关心别人。 ??? 他离休后,有一次生病住院,我去看他,他见到我长胖了,就说:“你现在身体好些了”。老人家一直很关心青少年教育,很关心下属。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