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闻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1050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17日

王朝闻-年表

发布时间:2010-11-09 10:31:57      发布人: 天堂天使
       1915年至1924年,王朝闻入私塾和县立高等小学。
  1925年初考入泸县中学。
  1926年暑假自动退学回乡。
  1927年至1930年,先后在私立成都艺专、岷江大学、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习美术,曾在成都报纸副刊上发表随笔性习作,与友人合作剧本和中篇小说。
  1932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雕塑,因经济困难一度辍学。后在高士坊小学代课,半工半读。入学前创作的木刻《三等车厢》在上海“春地美术研究所展览会”展出,曾受到鲁迅的关注。
  1935年根据鲁迅小说《伤逝》编绘木刻连续画《噩梦》,第二年参加全国木刻展览会展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放弃未完成的学业参加“浙江流动剧团”,先后在浙江龙泉和湖北、安徽等地进行抗日宣传活动,画了大量的抗日宣传画、连环画和漫画连环画《姆妈》等作品,以石印方式散发于群众之中并发表在武汉《漫画》杂志上。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在成都私立南虹艺专和复兴美专任教。
  1940年兼任成都民众教育馆艺术部主任,参加中国抗敌协会成都分会。其间创作了曾在成都引起轰动的雕塑《汪精卫与陈璧君》跪像,以及反映战地服务队生活的报道《二十五个中间的一个》和连环画《民族战士》等。1940年由重庆赴延安前,将自选的百余幅战地速写交友人拟转往香港出版,不幸在太平洋战争中散失。
  1940年12月,经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介绍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任教。期间创作了毛泽东像、斯大林像、鲁迅像等许多雕塑和速写作品。
  1941年,为延安中央党校大礼堂创作了大型毛泽东浮雕像,被推为解放区美术的代表作。该作品后被胡宗南军队捣毁。
  1945年抗战结束,参加华北文艺工作团到达张家口,在华北联合大学(后改为华北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任教。创作张家口解放纪念碑(后因撤离张家口而中止)。1948年春创作《交公粮》、《埋地雷》等年画。土改期间,他向县政府建议,使石家庄毗卢寺及其中的明代壁画等珍贵文物得到保护。同年冬开始创作圆雕《民兵》。
  1949年初,参加北平艺专的接管工作。北平艺专和华北大学美术系合并为中央美术学院后,任教授兼副教务长。承担全校文艺理论创作方法课和雕塑系的创作课教学。
  自1949年春开始,十个月内连续在《文艺报》和《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美术评论文章五十二篇,结集为《新艺术创作论》出版,其中有些文章受到毛泽东主席的称赞。由于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客观需要和主观上的兴趣,逐渐由雕塑创作转向文艺理论研究。
  1950年,为《毛泽东选集》封面创作了毛泽东浮雕像。
  1951年为革命历史博物馆创作了圆雕《刘胡兰像》。同年兼任《人民美术》主编。
  1952年由中央美术学院调到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工作,参与组织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
  1954年调至中国美术家协会,主编《美术》月刊。并受文化部委托筹组民族美术研究所,任副所长、所长。
  1953年为《斯大林全集》封面创作斯大林浮雕像。1960年为《列宁选集》封面创作列宁浮雕像。
  1961年开始,主编高校文科教材《美学概论》,并多次在北京大学等高校讲演和座谈,着重探讨群众的审美兴趣和需要。此后,对美学理论的研究更为系统和深入。
  1974年,由“五七干校”分配到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所(后改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
  1977年,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任美术理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导师。
  1979年春,回川讲学,点评四川画家王伟国画;
  1980年完成的专著《论风姐》,源于“文化大革命”被迫停笔时期对极“左”思潮之下种种形而上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1986年4月,阔别故乡49年的王朝闻回到合江县,向合江县图书馆赠送亲笔题签的《王朝闻集》,为《四川曲艺选》作序。
  1988年离休后,仍以“夕不甘死”的精神进行研究和写作。
  2001年,王朝闻获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颁发的的第一届中国美术金彩奖。
  2002年获文化部颁发的第一届造型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
  2004年发表在人民日报副刊上的《忆毛星》一文是其一生写的最后一篇文章。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