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不再让小白鼠流泪
在全国上下欢度佳节,万家团聚的日子里,我们一家三口在苏州大学附属一院血液科渡过了这个令人终身难忘的春节;在陪伴着躺在病床上女儿的同时,还在为孩子不能及时输上血小板而发愁;在这佳节里我没有勇气拿起电话向我的长辈和亲朋好友们拜年,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破坏别人的心情,只能在心里默默的祝福天下所有好人一生平安。
从2009年12月11日,我们分别向亭湖区疾控中心和盐城市疾控中心汇报异常情况,没有引起基层职能部门的重视,在我们不断向上级主管部门反应后,2010年2月11日17:28分,我们接到上级主管部门对汇报情况的询问,2010年2月11日21:38分,盐城疾控中心姜科长来电,让我们在2月12日上午9:00前将孩子的骨髓检验报告单和认为有价值的资料传真到市卫生局。2010年2月12日14:13分,疾控中心沈副主任就打电话讲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果出来了,让我告诉他们地址,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书》用特快邮寄给我们,我真不知道,这种调查诊断书是如何出炉的?
还没有调查前,盐城疾控中心讲他们问过专家,是时间上的偶合,也就是说,调子已经定下来了,果不其然,2010年2月15日我们收到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书》的结论就说是属于偶合症。
请问职能部门:我们一直在投诉,为什么到2010年2月12日才开始调查?你们的7人专家组中怎么没有公布工作单位和现任职务?作为投诉人应该有知情权吧?你们有没有到费晶铭现在的救治医院来调查?为费晶铭注射的那批疫苗合格与否、接种是否规范你们是如何调查的?在同一时间段,为什么一个班38人,不到一半人注射后,11月30日,一人确诊急性脑炎入住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12月7日,一人初诊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度住入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这难道都是时间上的偶合?这偶合症的概率也太大了吧?我们2009年12月11日书面汇报:“2009年11月23日始出现发热,口腔血疱,皮肤出血点等症状,在社区门诊就诊,输液治疗”,为什么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书》的发病诊治概要中说成是“2009年11月23日开始有发热症状,之后身上出现皮疹”,请问专家们难道出血点和皮疹是等同的?孩子发热后,第一时间就治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诊治的是因为上呼吸道感染而给予的输液治疗,这些你们调查了吗?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所有人都知道,难道你们专家不知?
2010.2.16夜于女儿的病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