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实在在一个好干部
励富三哭
汶川发生8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下午3时,甄励富收到朋友的手机短信,心头一颤:汶川、汶村,在广东话里发音是一样的,这个汶川是不是老家台山汶村?手忙脚乱地拨通家里电话,听到老父亲的声音,才长吁一口气。
甄励富因此多了个更加关注汶川地震灾区的理由。当得知广东省要选派干部对口支援汶川县,时任江门市政府秘书长的甄励富第一时间报了名。
萝卜寨供水工程通水,结束村民千年背水历史。图为江门市长助理、市受援地工作组组长甄励富为村民倒水。
在汶川雁门乡的9个月里,甄励富三度落泪,被省工作组的同事称为“很有代表性的三哭”。
第一次哭,是不能送岳父一程。
去年8月3日下午,临出发赴川,岳父正处病危期间,他心里也希望能留下来送岳父最后一程,但是最后还是决然奔赴雁门。8月11日,妻子打来电话,岳父去世了。甄励富眼睛湿润,摇摇头:“当时妻子很激动,一个劲地问我能不能回,我实在没办法,直接就哭了。”到现在,他想起这件事仍深感愧疚。
第二次哭,是工作太难。
作为目前广东援建汶川最大项目,按照正常来说,汶川一中仅施工就需要500多天,而留给江门的时间只剩下260多天。时间紧迫,还要面对停水停电等突发状况与材料运输的困难。一天半夜,施工队老总李耀南“砰砰砰”地敲开甄励富的宿舍门,坐下就哭。原来,那时一施工处地质勘探不准确,原计划挖2米地基,结果挖了6米还不行,足足耽误了10多天时间。“听完我也忍不住哭了。我50岁,他58岁,我们就这样哭了。”后来,他们昼夜施工,4月16日,汶川一中19栋建筑仅花了73天就全部封顶并顺利通过验收。
第三次哭,是沟通不畅。
来雁门不久,甄励富深感东、西部干部群众在工作方式、效率等方面有很大差别。当地人有两句口头禅:“马上”和“恼火得很”,“马上”可能是十分钟、一个小时、一天,甚至是一个月,“恼火得很”则成了很多干部完不成工作的借口。于是,他要求:“以后任何同志跟我沟通,不准随便用这两句口头禅。‘马上’要改为具体时间。如果遇到‘恼火得很’的事情,也必须说明原因,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一天晚上,在工作会议上甄励富又听到一位乡干部用“恼火得很”来解释自己没有完成的任务。晚上回到板房,他越想越苦恼,忍不住哭了。让他感到安慰的是,这几个月里,当地干部的工作方式和效率有了很大的改变,大家沟通越来越顺畅。[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