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华被击毙之后,警方称已控制其女友张贵英。而据张贵英父母讲,他们并不认识周克华,张贵英也从来没有对他们提起过周克华。张贵英之母称他们只知道女儿在重庆治病,隔几天会跟女儿通一次电话。8月15日,女儿的电话他们已经打不通。(8月16日华西都市报)
在悍匪周克华被重庆警方击毙之后,公众对于周克华的个人及家庭方面的诸多信息,有知悉的欲望和可以获得必要信息的权利,媒体报道和深挖一些周克华背后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及“背景”,也在情理之中。甚至是因为一个无法真正知悉原因、走到一起的周克华的女友,也可以成为报道披露和公众热议的对象。然而,无论是媒体的跟风还是公众的热议,对于周克华女友,一个92年出生的四川宜宾女孩子的关注有些过了头。警方仅仅披露了周克华女友的最基本信息,姓名、出生于哪年以及籍贯等极为简洁简单的信息,然而,在一些媒体的穷追不舍之下,已经采访和报道到了该女友的父母,网友们已经“人肉”到了该女友的各类艺术照片。而且,在无数网站的疯狂转载之下,各类流言蜚语之下,被曝光的周克华的女友照片几乎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这样的“挖掘”和热炒,显然有过度“消费”之嫌。
事实上,疯狂的炒作周克华的女友及照片,有多大社会价值呢?如果说基于警示后人价值,以一个尚未明朗事实,究竟是“军师”还是同样是“被害人”的身份猜疑之下,炒作周克华的女友既不人道也不理性。况且,一个柔弱的女孩子,年仅20岁的女孩子且初三时患上了癫痫病的女孩子,究竟有多大的社会危害性?值得以一个“必欲除之而后快”的狭隘去丑化之?炒作之?如果是基于深挖案情的目的,这份职责和任务完全在于警方,也不是媒体和公众参与、炒作能够解决的,况且,已经抓捕归案的周女友,究竟还有多少“证据”值得人们热炒和提供?说白了,无论是对周克华死亡后的一些“热炒”,还是时下对于周女友的热炒,都带有非理性的影子,都带有了媒体“逐臭”(铜臭)、部分人群窥私的目的。在一片无关正义和价值的“嗡嗡声”中,掩盖着的是个别媒体的无聊、部分人群窥私欲的满足。
理性的社会和理性的媒体,不应基于抢眼球和抢“独家”去挖掘一些本不应触及的东西。一些媒体为了采访到“最新鲜”的资源,不远千里第一时间赶到犯罪者和犯罪者女友的家里,对其亲人和家属开展“狂轰乱炸”,干扰了这些人正常的家庭生活,也再一次戳痛着为人父母痛及内心和灵魂的伤疤。诚然,“子不教”确有“父之过”这一说法,然而,对于周克华这样的悍匪、及其尚未独立社会的20岁女友,他们的家人、父母难道没有权利也不能享有少些干扰、哪怕是独自吞咽痛苦的宁静吗?
相比于“疯狂”的媒体和一些“疯狂”的网友,警方的处置相对理智。信息披露不温不火,信息来源有理有据,这才是负责任的态度和做法。我们的社会应理性些,媒体的报道和传播信息也要理性些,而在周克华女友的报道和信息传播上,一些人难言“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