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云山文化交流
中国学院成立后,谭云山担任院长及汉学教授,他除授课及处理学院事务外,经常受各地学术机关及社会团体之请,前往作中国文化方面的演讲。他把中国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四维八德等,与佛教的慈悲智慧、五戒十善等结合起来,向听众作明晰的讲述,籍以证明中印的精神文明实相符合。并呼吁中印两国人民携手合作,为世界和平而努力。谭云山也透过国内中印学会的沟通,请国民政府及教育有关部门,捐赠大批国学图书及十部《频伽大藏经》,分赠国际大学、印度大学、加尔各答大学、安达拉大学及大菩提学会、孟加拉佛教会等机构。
除此以外,他推动中印两国交换学者及文化交流。他请中国国民政府教育部设立奖学金,鼓励印度学者到中国研究汉学;同时也派遣留学生到印度留学。前者有印度到华研究的师觉月、蒲罗丹、巴帕提等,后者由中国派赴印度的,有沈琦、王汉中、魏桂荪等,1940年,太虚大师率团访问印度、锡兰及东南亚佛教国家,回国后商得教育部同意,派遣法舫、白慧、达居三人赴印留学。后来,达局留在缅甸学习巴利文,法舫和白慧到了印度,进入国际大学攻读。不属于两国公费旅游,而自费入国际大学或中国学院研究或攻读者,尚有巴宙、周祥光、冉云华、周达夫、萧化民、余清波等近三十人之多。誉满国际的大画家徐悲鸿,也曾在国际大学作过一年余的研究。以上这些人,在校期间,学业上或生活上,都受过谭云山的指导或照顾。国内佛教界或学术界人士到了印度,也多受到他的接待。
谭云山与大诗人泰戈尔亦师亦友,时相晤谈,维持交谊十五年。1942年4月,泰翁在加尔各答病重,谭云山立即赶去探视。泰翁一病不起,谭云山十分伤感,曾撰文表达他对泰翁的敬仰与追念。
谭云山在国际大学,任中国学院院长三十五年,为中印文化交流尽了最大的努力。1971年,他年逾八十,将中国学院院务交与同事接替,自己则到佛陀成道处的菩提伽耶,另行创建世界佛学苑,经过近十年的努力,苑舍完成大半,而谭云山于1983年2月12日病逝。谭云山精通梵文,在佛教界以研究印度哲学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