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苦菜花》的原作者是冯德英

《苦菜花》被中影集团改编成了电视剧。作为《苦菜花》的原作者冯德英,他认为电视剧改编比较成功,“花”开到今当随时尚。冯德英说:“当初我改编电影时是‘浓缩’的,一部近40万字的作品,压到两个小时的电影里,为了故事的紧凑,舍弃了不少东西,而这部20集的电视剧就有了充分的时间,还回了许多原著的面目,我对这次改编还是比较满意的。”冯德英说:“陈小艺的‘母亲’造型和我的想象有些差距,电影版的冯大娘(曲云饰)是...

冯德英:作家的作品是时代的产物

1950年受《洋铁桶的故事》(柯蓝著)的影响,爱上了文学。他如饥似渴地阅文学作品,常被书中那些为革命事业而忘我战斗的英雄人物感动得流泪,并产生了表现自己熟悉的英雄的创作冲动。1953年开始写作练习,1955年春正式撰写第一部长小说《苦菜花》,1958年《苦菜花》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1958年起从事专业写作,并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翌年,第二部长篇小说《迎春花》问世。这两部作均以作者少年时代的家...

青岛市政协原副主席冯德英同志在青岛逝世

冯德英同志1935年出生于山东乳山,1949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5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华东军区三野通校学员、航训大队学员、空司三科见习报务员,第四预总司令部报务员、第六预总电台报务员,华东空军通讯处副排级,广空指挥所通信排副排级、通信营副排级、电线连台长,武空指挥所指挥连排长,空政文化部创作员、贵阳“五七”干校学员、文部创作员。1980年11月任山东省作协副主席、济南市文联副主席。1...

老电影《苦菜花》编剧冯德英去世,享年86岁

“苦菜花儿开满地儿黄,乌云当头遮太阳。鬼子汉奸似虎狼,受苦人何时得解放……苦菜花儿开香又香,朵儿朵儿鲜花儿映太阳。受苦人拿枪闹革命,永远跟着共产党……”对于这首电影插曲,大家应该十分熟悉。是的,这是老电影《苦菜花》中的插曲《苦菜花开满地黄》,冯德英作词,肖珩作曲,王音璇演唱。不仅《苦菜花开满地黄》的作词是冯德英,而且整部《苦菜花》的小说原作、电影编剧都是冯德英。然而,遗憾的是,1月17日,冯德英先...

冯德英本身就是一本大书,一个充满着迷津的尚未被深入挖掘的巨著

山东作家冯德英于2022年1月17日晨去世,享年86岁。今天才看到这个消息。去年,因为关心山东的一位网红,所以对山东的物与事,产生了兴趣,就把《苦菜花》从头到尾认真读了一遍。之后,把家里之前有的《迎春花》找了出来。这部小说之前读过一次,竟然毫无印象。之后,又把新版的从京东上囤积的《山菊花》上下册给找了出来,读的也很吃劲。感觉都不如《苦菜花》那么惊艳。之后,又从网上旧书店里,把作者的最后两部长篇小说...

冯德英对家乡乳山的土地满含深情

著名作家、《苦菜花》作者冯德英1月17日晨因病逝世,享年86岁。遵从冯德英同志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冯德英,山东威海人,代表作有著名的《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三花”系列,《染血的土地》《晴朗的天空》等。“三花”系列为山东红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据冯德英文学馆介绍,冯德英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入解放区抗战小学,9岁当儿童团长,1949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8月,...

冯德英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

1月17日下午,新黄河记者从山东省作家协会获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青岛市委员会副主席冯德英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月17日6时20分在青岛逝世,享年86岁。遵从冯德英同志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公开资料显示,冯德英,1935年生于山东乳山,中共党员,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1949年初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先后入解放军通信学校学习,毕业后任报务员、电台台长、雷达指挥排排...

著名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所辑 《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台湾史料目录》

著名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所辑 《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台湾史料目录》简介上海历史文献馆成立后,潘景郑致力古籍版本的鉴定,还编了许多专题目录,其中就有《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台湾史料目录》,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本子。(参见“江苏地情网”之“潘氏藏书” http://jssdfz.jiangsu.gov.cn/art/2017/12/11/art_57474_6957778.html)

琴调相思引·舊藏玉台新咏

琴调相思引·舊藏玉台新咏(舊藏玉台新咏为文登于氏梅花喜绛楼故物,南宋刊本俗眼每以赵训疑之,然其中文字颇有异同真知灼见莫与辨之,为赋此词以诏来者) 清咏南陈检点新,玉台千古集芳痕。梨棗天水,認取作心珍。 续影寒山浑似舊,(寒山赵氏履本乱真)黎秋積学错疑真。(南陵徐氏積学齋履赵本时有黎邱之惑)砚芳长护,明眼问何人。——摘自《寄漚词》 丙申(一九五六)注:1. 玉台新咏:《玉台新咏》是一部汉朝至梁朝的诗...

喜迎2022 海南省琼海市

又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思念成河

老爸,春节马上要到了,今年世界上发生了很多大事,灾难频繁,疫情、地震、火山喷发。。。。。可阻断不了我对你的思念,11年了,唉,如何是好? 老爸,你在天之灵,保佑我发点小财呗,现在穷哦,呵呵,对了,忘记告诉你了,现在娃娃上大学了,成绩挺好的,结果考了个重大,有点远,你可要保佑她哦。 老爸,节日快乐!

杨效雷教授经典语言

杨效雷教授经典语言:1.你们选择了历史,历史也终将选择你们;2.你们谁一生当中要是能识读一个甲骨文文字,你们的名字就将永载史册;3.你们谁要是能把二十四史读完,你们就能成为史学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4.同学们有问题欢迎来问我,如果我不知道,我可以去问别的老师,不用担心我回答不上来尴尬;……每一句话说完时,教室里都会响起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笑声。杨老师的课件风格简约,其中在讲到国人暴动(不确定)时,会有...

愿杨效雷教授一路走好

承蒙老师的教导,大学对课程中的周易印象深刻。杨教授的课内容很深奥,然而即使听后还有些懵懂,但感觉人生奥妙,生命可期。今日突闻老师离世噩耗,很难相信也无法接受。依稀记得大学课堂老师授课的神情,也记得河南实践学习老师带我们探索了很多专业考古现场的快乐时光。只愿杨效雷教授一路走好??? 先生千古

杨效雷教授突发心梗不幸仙逝

今晚突闻噩耗!远在天津师大的杨效雷教授突发心梗不幸仙逝!他的研究生把消息发到群里。先生阅后不敢相信,几度确认,哽咽、痛心,拨通了导师管老师的电话。管老师说昨晚还跟杨效雷打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讨论了很多的学术问题,真的是太突然了……杨效雷从三十余年前入吉林大学管门读研,因《易经》功底深厚,就被封了个小神仙的雅号。这回他突然转身,永远离开他的导师、他的师兄们请,真的去做神仙了!唉,我记忆中的他,还是那在...

杨效雷老师千古!

杨效雷老师千古!去文博蹭课的日子还历历在目,就像前不久刚过一样。您不仅不赶我,还特别欢迎蹭课。还给我机会参与您的课题项目,担心我分到的课题太偏,为我买相关书籍,即使我其实并不是您的学生。关心我们的学习进度,生活状况,帮我对稿,改稿,一段一段教我修改论文,帮我指出不好的写作习惯。我拖稿犯懒也不骂我。您和郝老师都是我文博道路的启蒙老师和指路明灯,去年考试失利,没敢和你聊,今年本想着不管好坏一定能上岸,...

母亲在四十年前说过的话,竟被当成文案了

人这一生必须扔掉三样东西:1、不合适的鞋子。2、逢场做戏的朋友。3、心里没有你的人。人这一生必须拥有四样东西:1、扬在脸上的自信。2、根植心底的善良。3、融进血液里的骨气4、刻在生命里的坚强------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变化,人心亦难测,唯有母亲的话可当文献,吾母真伟大!大丫头 于2022.1.18.

葬我在荷花池内,耳边有水蚓拖声,在绿荷叶的灯上,萤火虫时暗时明

“葬我在荷花池内,耳边有水蚓拖声,在绿荷叶的灯上,萤火虫时暗时明。”——《葬我》喜欢现代诗的人,对于朱湘的名字相信一定不会太陌生。他虽不是像徐志摩那样有名气的诗人,可是他的才华却丝毫不差徐志摩。可惜他生在乱世,纵使著作等身亦无几人欣赏,最终竟因不堪贫困交加,跳海自尽,是为时代之悲。朱湘,1904年出生于湖南沅陵,虽家世贫寒,父母又在其年幼时相继去世。但朱湘常以读书为乐,而且天赋超乎众人,在他16岁...

朱湘妻子刘霓君在昆明去世

(一)清华四子之一  被鲁迅誉为“中国济慈”的天才诗人朱湘,在1933年12月5日,孤身一人站在上海到南京的客轮上,最后一次朗诵了海涅的诗,随后纵身跃入大海,自杀身亡,年仅二十九岁。  诗人多落魄,朱湘这短短的一生都在为生计困扰,他早年以写诗卖文为生,却还是难以维持生计,朱湘性格孤傲偏执,文人的清高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既出来讨生活却无法放下身段和高傲的心,最终满怀着对世界的愤懑和失望而死。就如...

清华才子朱湘让儿子饿死,29岁跳海自尽,妻子出家

古往今来,历史上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们似乎都难逃坎坷曲折的命运,古有屈原抱石投江,而今有朱湘跳江自尽,给世人留下无尽的遗憾和感伤。朱湘本是清华赫赫有名的才子,他在诗词上有着极高的成就,但却一生贫困就连儿子都被活活饿死,最终在29岁那年跳江自尽。他死后妻子也对生活失去希望,选择出家当一名尼姑。清华才子朱湘16岁迈入清华园朱湘生于上世纪初的一个普通家庭,或许才子的人生注定比较坎坷,从小他就尝尽了人生苦楚...

朱湘在美国留学那段时间里,前前后后给妻子刘霓君写了90封情书

“娶到自己所爱的人,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想必不少人在自己少年时期写过情书,也收到过情书,那个热血的自己以及娇羞的自己,多年后回忆起来,也会是一件非常怀念的事情,而且如今很多青春校园题材,都不会放过情书这个梗。甚至有不少人都觉得,写高考作文都没有写情书那么认真。但在民国时期,有着一个特别悲壮的爱情故事,一位诗人为给意中人表达爱意,写下90封情书,但在他29岁那年却是选择了含泪至今,妻子也因为打击出...
  共13476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