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怀念蔡方荫恩师

一代宗师蔡方荫先生转瞬间离开我们已四十多年,正值先生诞辰105周年之际撰文以祭,以表深切怀念恩师之情。   我与先生素未谋面,但先生与我两次通信中为我铺设了人生学习与品德的轨道,使我终身难忘。   在我的学生时代我所崇拜的几个名人中,文学上是郭沫若,在数学上又佩服华罗庚。而与我专业相近的就数土木结构专家蔡方荫先生了。他所著《变截面刚构分析》在超静定力学分析的科学道路上攀上了新的巅峰。蔡方荫先...

万国鼎主要著作

  1 万国鼎.改进我国蚕业刍议.1920年1月.   2 万国鼎.说蚁.科学5(7),1920年7月.   3 万国鼎.机会世界.科学5(12),1920年12月.   4 万国鼎.我国蚕业概况.商务印书馆,1921年.   5 万国鼎.蚕业史.中华农学会会报(蚕业),1921年3月.   6 万国鼎.蚕业考.中华农学会会报(蚕业),1921年.   7 万国鼎.中国蚕业书籍...

卢作孚研究组织

卢作孚研究中心   卢作孚研究中心于1997年4月14日在西南师范大学成立。研究中心的成员由西南师大相关院所及重庆市和北碚区有关单位的有志于卢作孚研究的专家学者组成。研究中心的成立得到了民生公司(当年卢作孚创办)的支 持。    西南大学作孚学社   一个立志于弘扬与宣传卢作孚精神的学生组织,2007年在西南大学成立。

为农史事业奋斗一生

  万国鼎,江苏省武进人。1897年12月26日出生于一个地主兼商人的家庭,父亲营农经商,母亲操劳家务教育子女,万国鼎在母舅(前清秀才)的熏陶下,自幼就勤学好问。幼年时期,先后在武进北乡小新桥私塾和小学读书,1910年7月小学毕业,同年考入江苏省立常州中学,1915年6月中学毕业,同年考人上海大同学院,后因战乱辍学。由于他生在乡村,从小就喜爱农业,1916年9月重新考入金陵大学农科。在金陵大学学习...

卢作孚创立的实业与机构

北川铁路     1927年8月,卢作孚从上海聘请丹麦工程师守尔慈勘测设计修建,总长18公里,克服种种困难,于1935年3月全线通车。该铁路有火车头、货车厢、客车厢、水车厢,常年穿行于当时属于江北县与合川县界的文星乡和戴家乡境内(今北碚天府矿区),不但使此间的煤矿开采进入了新时代,并成为了当时北碚的一大景观,成为了四川的第一条铁路。    天府矿业公司     1933年,卢作孚促进北川...

怀念嵇文甫先生

嵇文甫先生是我最尊敬的老师。他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卓越的学术成就,均使其堪称一代宗师。在纪念他诞辰100周年的时候,我本想写一篇全面阐扬他的风范、情操、道德、文章以及生平践履的文章,可惜我无此如椽巨笔,力不从心;加以近来心绞疼及心脏早搏频繁发生,不能久坐,不能用脑,不能写长文章,只好根据我个人的体会写这篇短文,专门阐述嵇先生的学术地位,略表我对他的尊崇之情。 概括地说,嵇先生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

严于律己,永葆党员本色

张矛始终坚持把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晚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常说:作为一名老党员,必须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她克服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等困难定期到活动站阅读文件,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和中央精神,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政策理论水平。她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做到严于律己,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她的爱人饶斌同志是原机械部部长,自己是一名红军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

北平市长秦德纯VS“七. 七”抗日第一枪声

八年离乱、梦里春闺、薄海同仇、山河滴血。 这些往事,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这场战争是这样开始的: 器满则倾,物极必反。自从九.一八以后,日本占领了东三省,又侵占山海关,接着进犯热河,争夺长城,进攻冀东,贪婪地攻城略地和杀人放火,日本帝国主义者企图变中国为第二个朝鲜的野蛮行径,终于激起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史上最为波澜壮阔、最为惊心动魄的救亡图存的爱...

陈波儿主要作品

  《街头人》 《放下你的鞭子》   《保卫芦沟桥》 《同志,你走错了路》   《伤兵》 《劳动的光辉》   《马门教授》 《俄罗斯人》   《边区劳动英雄》 《保卫延安》   《皇帝梦》 《民主东北》   《桥》 《中华儿女》   《白毛女》 《钢铁战士》   《赵一曼》 《青春线》   《梁上君子》 《炭坑夫》《桃李劫》

张海棠-荣誉

张海棠的书法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去台湾后的陈果夫

  陈立夫走后,陈果夫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家庭经济也发生了危机。治疗肺结核,需要巨额医疗费,陈既无财产,也没有以前的地位,医疗费都是靠朋友支持。   在国民党官僚中,陈果夫算是比较清廉的。除了薪水外,他没有什么额外收入。   当时,农民银行看在老董事长的面子上,借给陈果夫一辆小车,用于治病。后来农民银行撤销,车还可以继续用,但汽油得自己解决。有车无油,也是枉然。   怎样才能解决目前的燃眉之急...

艳艳夕阳红似火——记晚年姜彬

姜彬同志于2004年12月16日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他在生命历程的最后十八年,老当益壮地做了大量工作,尤其在吴越民间文化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研究的课题,规模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大。他的学术成果,多次获奖,广大读者交口称赞。我国现代民间文学研究的泰斗钟敬文先生生前高度赞扬《吴越民间信仰民俗》、《稻作文化与江南民俗》两本书在区域民间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东海岛屿文化与民俗》一书钟先生...

旧上海黑社会老大杜月笙的经典语录

  1.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   2. 吃是实功,赌是对冲,嫖是落空   3.花一文钱要收到十文钱的效果,这才是花钱能手   4.做事要做到刀切豆腐两面光   5.钞票再多只不过是金山银山,人情用起来好比天地.........   6.英雄不怕出身低,关键要有一个好脑子   7.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 人面 场面 情面   8.对人必须诚恳,即使有人欺瞒我于一...

旧中国黑社会老大杜月笙野史

  作 者:王俊 类 型:历史军事   全文长度:297630 字   杜月笙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性的一个人物,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他文质彬彬,却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他为虎作伥,却又有着鲜明的爱国心;他狡猾、奸诈,却又很讲义气,他出身贫民窟却又成为涉足娱乐、文化、教育、金融、新闻各业的财富大亨,他出入于红道、黑道,游刃于商界、政界,他是上海滩黑...

杜月笙鲜为人知的四个侧面

一、重文化   杜月笙曾这样回忆童年:当时一个月学费只有五角钱,可惜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读到第五个月,先母缴不出学费,只好停学。失学儿童的痛苦经历,让他永生难忘。他虽是粗人出身,但很看重文化。成名后,他一直在努力提高自身文化修养,门厅高悬对联友天下士,读古人书,时时鞭策自己。然而毕竟识字少,无法去读,他就重金聘请高明的说书艺人长期为他讲《三国》说《水浒》,学习历史知识和古人处世方式;他勤练书...

在抗战中作出的贡献

  在大陆的报刊、书籍中,人们常看到有关旧上海青帮头目杜月笙的文字,大多述及他的种种劣迹,间或提到,杜讲义气,有骨气,在抗战中作了一些贡献。也许这也是污点斑斑的黑社会头子人生的另一面。《北京日报》刊文,请《海内与海外》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朱小平对这位传奇人物在抗日战争的贡献进行了解读。   文章称,杜月笙是旧中国上海青帮(亦称安清帮)的大头目。蒋介石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夺取政权,杜月笙在...

一颗永恒的将星——纪念廷懋将军逝世一周年

今天(12月8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党的优秀民族干部、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内蒙古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正兵团职离休干部廷懋将军逝世一周年。笔者曾长期在将军的领导下工作,得到过他的谆谆教诲,受益匪浅,仅以此文表达对老首长的深切怀念。 廷懋从1948年9月来内蒙古到1998年离...

乔信明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召开

4月3日,乔信明同志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南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乔晓阳,省新四军研究会会长、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储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柏苏宁,省检察院检察长徐安,南京军区联勤部政委谢亢威少将及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老战士、老同志等100多人出席了会议。省新四军研究会第一副会长、南京空军原政委郑竹波主持。   乔信明同志1930年5月参加工农红军,193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南...

发挥优势 参政为民—访致公党浙江省委会主委彭图治

彭图治,土家族,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11月加入中国致公党。现任第三届致公党浙江省委会主委、致公党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科协副主席。他在分析化学界颇有建树,尤在电分析和生物传感器方面造诣较深,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3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0篇,并出版专著二部。他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先后获得国内贸易部、化工部和省科技进步奖...

商衍鎏相关作品

商衍鎏是一位著名的爱国人士和学者。日寇侵占东三省时,他在《感愤》一诗中写道:惊看砧肉供刀俎,忍撤藩篱逼冀燕。并有长蛇封豕欲难填之句,痛斥帝国主义的贪婪本性及反动派的卖国政策。抗战期间又愤怒声讨日冠滥炸和平城市的暴行;每闻捷报,则咏诗庆贺。他对国民党的苛政无比痛恨,曾以斗米需钱百万多成辘轳体长诗加以揭露。解放后,党和政府对老年知识分子的关怀与安排,使他感到温暖,多次赋诗抒怀。1956年11月,中央...
  共13447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