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冷遹——指挥起义

本世纪初,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清廷丧权辱国,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忧患之中。凡是稍有血气的人,无不为国家民族的衰亡而痛愤!安庆的革命志士在柏文蔚、陈独秀、宋少侠、常恒芳的倡导下,取岳飞抗金报国、矢志不移之意,成立了岳王会秘密革命团体,从事反清爱国运动。冷御秋主动与岳王会取得联系,积极从事革命宣传活动。 同时,他化名雨秋在日本东京新创办的《江苏》杂志上著文鼓吹革命。1905年,冷...

冷遹——少年壮志

1882年6月22日(清光绪八年五月初七),冷遹(字御秋)出生于江苏丹徒黄墟镇。他有晓云、晓泉、晓山三个哥哥,他6岁丧母,家境贫寒,全家靠大哥冷晓云在镇江小码头开一杂货店维持温饱。冷御秋曾上过几年私塾,读书很用功,每天放学回家,在帮助料理家务之余,总是手不释卷,特别崇拜历史上的爱国志士和英雄人物。冷晓云的小本生意清淡,家庭经济困难,仅能糊口,无奈之中,冷御秋只好辍学。经人介绍,13岁的冷御秋在...

忆往昔 起义将领 爱国民主人士 程 潜

程潜,字颂云,湖南醴陵县(今醴陵市)北乡长连冲人,1882年3月31日(农历二月十三日)生于一个耕读世家。九岁入塾就读。1903年,程潜弃文习武,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湖南武备学堂。1904年8月被保送到日本留学,同留学日学生黄兴、宋教仁、程了楷等百余人,组织革命同志会。1905年8月,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旧民主主义革命。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炮科学习。1908年12月毕业回国,应四川总督赵...

程潜小传

一、少年立志 弃文习武   程潜(18821968年),名月如,字颂云,1882年3月31日,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北乡长连冲一个耕读世家。程潜少时家贫,9岁时家境稍好,父亲便把他送到私塾,从师程寿峰先生习读四书、五经。程潜思维敏捷,资质聪颖,记忆力惊人,每读几遍,便能背诵自如。他的字无论大楷、小楷都很漂亮,深得先生赞赏。后又改从湘潭赵壁先生受业。1898年 夏,程潜考取秀才,翌年春,进入长沙...

傅连璋中将

原名傅日新。福建省长汀县人。一九一六年毕业于福建汀州亚盛医专。一九二五年任汀州福音医院院长。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央红色医院院长兼红色医务学校校长,中华苏维埃国家医院院长,陕北中央苏维埃医院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中央总卫生处处长兼中央医院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卫生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

张元济-出版物以及著作

张元济致力于引进西学、介绍新知,精心选择、组织翻译出版了一大批外国学术和文学名著,以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林纾翻译的《茶花女》影响尤为广泛深远。在他主持下,商务还编辑出版了一大批工具书。1915年,我国第一部新式辞书《辞源》问世,开创了我国现代工具书的出版先河。此外,商务还编辑出版了十多种在民众中有广泛影响的杂志,如《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教育杂志》《妇女杂志》《学生杂志》等。 他精于...

张元济-与上海交通大学

在交通大学的历任校长中,第二任校长张元济是一位颇具传奇经历、对教育文化事业及祖国文化的保存和传播有大贡献的人物。 1899年初,张元济到达上海后不久,便应盛宣怀的邀请,出任南洋公学(现在交通大学的前身)译书院院长(据张元济说,盛宣怀邀请他是由于李鸿章的推荐)。自此,张元济开始了他在南洋公学3年多的工作历程。南洋公学译书院初创时院址设在虹口,同年秋迁往提篮桥。张元济先后主持编译了物理教材:...

张元济-在出版界安身立命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张元济认识到,任何政治改革强加于冷漠、毫无生气和愚昧无知的大众,必然毫无结果。 而救治的良方,只能寄希望于自下而上逐步改良教育、培养人才、传播新知、转变风气,这才能给变法提供一个稳固的基础,最终取得社会的进步。这样的躬身反省,培植了他后来选择与教育紧密相关的出版作为终生事业的思想根基。1898年10月,被贬黜的张元济离开京城,在李鸿章的推荐下,来到了新学枢纽之所的上海,任...

张元济-编辑思想

编辑的宗旨普及教育,开启民智。 张元济在参与戊戌变法时,便树立了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理 想,举办健社、西学堂,后任职于南洋公学堂。但在腐败的旧中国,这种通过政治途径进行改良的理想,没有最终实现的可能。于是张元济选择了商务印书馆,通过编辑出版这条更为实际的道路来 实现他的智民之举。 通过对编辑文化功能的认识,张元济确立了他的编辑宗旨,即以扶助教育为己任。 他 认为,办教育就应当编辑出版编写...

张元济-和商务印书馆

从1901年34岁起,他将生命黄金段全部投给商务印书馆。经理监理董事长,他在自己给商务印书馆确定的在商言商的道路上,执著地走了整整半个世纪。 被慈禧太后推下海 用现代语言说,1898年,32岁的张元济是被慈禧太后推下海的。10月8日,即戊戌政变后第17天,张元济受到革职永不叙用处分时是总理衙门章京。这个职务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长助理,此时他任职正好一年。他并非康梁同党,连强学会都没参加,因...

许广平在遭难前后

许广平生前出版过四本书:《欣慰的纪念》、《关于鲁迅的生平》、 《鲁迅回忆录》和《遭难前后》。前三本书都是介绍鲁迅的思想、作 品和生活的,后一本书是写她自己的经历的。她从青年时代起,就是 一位富有才气的杂文家。鲁迅曾在一封信中借用别人的话向她表示: 她的富于才气,是他爱她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广平从学生时代到晚年 所写的大量的散文、杂文,散见于报刊,没有编集。不久前由海婴先 生将她的所有文字...

许广平凄美如烟的初恋往事

异乡开启纯真初恋 1898 年2 月12 日, 许广平出生在广州的一个士大夫家庭。在她出生的第三天,她的父亲就将她许配给一个当地富户的儿子。许广平懂事以后,听说她的夫家名声不好,遂开始反对这门包办婚姻,但是由于父亲的坚持,她的婚约没有被取消。 许广平的父亲1917 年病逝,男方逼迫成婚,许广平走投无路,只好求从北京回来奔丧的二哥帮助解除婚约。之后她又投奔天津姑妈家。幸得姑妈的支持,1917 年...

从许广平看中国知识分子的异化和相残

一九二六年八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师大为期一年驱杨风潮中大显身手的二十 八岁女生许广平,与鲁迅一同离京,去广州就任广东女子师范学校训育主任。被校 方斥为害群之马的女学生,开始为人师表。   在广州这所女校,她很活跃,背后挑动女生内斗,暗中传递消息,毫不手软坚 决开除敢于批评校长的女生。她现在成了校长的人,成了女学生的对立面,受到学 生抨击和驱逐。当了婆婆就把自...

黄永辉

黄永辉(1907-1959),曾用名黄仁辉。临川罗湖乡西坑村人。革命烈士。曾任中共江西上饶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江西省委委员。 早年随村人到景德镇瓷厂学制瓷手艺。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参加工农红军。历任副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团总支书记,团政治委员。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 1933年3月,为阻止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第一次围剿,赣东北红军派...

追求与坚持真理的典范—记我党司法战线早期重要领导人、厦大学子雷经天

我校学生雷经天,曾奋战在我党司法工作岗位上,呕心沥血,在法的神圣殿堂里,作出了辉煌业绩。 雷经天,原名雷荣璞,号擎天,1904年5月出生,广西南宁人。是厦门大学和大夏大学早期学生运动先锋,参加五卅运动后,投身北伐和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百色起义,是广西共产党组织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他参加井冈山斗争和红军长征,是陕甘宁边区和建国初期司法战线的重要领导人。他虽屡屡蒙冤受屈,但坚持真理,坚...

雷经天——参加百色起义

1929年三四月间,蒋桂新军阀战争爆发,桂系军阀以失败而告终。5月,国民党左派人士、参加过北伐战争的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副军长李明瑞任广西军事特派员兼广西省绥靖司令,广西国民党左派军人俞作柏任广西省政府主席。俞、李主政广西后,由于缺乏实力,又急于巩固其在广西的统治,并图谋干一番称雄中国的大事业,加之在大革命时期与我党经常接触,在思想上受影响不少,主动要求我党派干部到他们的军政机关工作。我党抓住这...

雷经天——初露锋芒

雷经天离开大夏大学后,被中共中央军委派到黄埔军校政治部担任宣传科长。在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雷经天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并且直接受到周恩来的教育和启发,受益匪浅。 1926年3月,蒋介石为了排挤、打击共产党人,一手炮制了中山舰事件,雷经天在这次事件中被撤职,被迫离开了黄埔军校。 不久,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雷经天受党组织派遣到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政治部任宣传科长,随军挺进江西,占领南昌、...

雷经天——杰出的学生领袖

雷经天,原名荣璞,号经天,又号擎天,1904年5月24日出生于广西南宁市郊津头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雷经天的父亲雷昆池,思想进步,具有正义感。他早年当过会计和经理,对清朝的腐败统治极为不满。1907年,他到广州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并受同盟会委派担任广西南宁支部长。在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雷昆池支持创办新学堂,动员年已42岁的妻子去读书;集资开办崇实种植公司,发展经济林木;在南宁他第一个...

徐永昌:历史的风口浪尖上

一条长桌上,罩着绿色的绒布,两面各放一木椅。这条长桌,在密苏里号巡洋舰上。这艘巡洋舰,停泊在东京湾。 那一刻,举世瞩目。黄皮肤、蓝眼睛,七大洲、四大洋,所有的心脏都在紧张地跳动着,人们屏住了呼吸,拭目以待。这一天,是被历史铭记的日子,回溯往事,六十二载弹指一挥。 公元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了。从此,饱受欺凌和侮辱的人们重见天日,他们弹冠相庆,载歌载舞。而昔日狂妄嚣张、不可一...

徐永昌——晋绥主将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1927年6月6日,阎锡山接受南京政府的任命,宣布就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易帜拥蒋。与此同时,军事形势发生变化奉系张学良部在河南将吴佩孚的势力击溃,冯玉祥部由西安向潼关以外活动,蒋介石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由湖北向河南推进,张学良遂向北撤退。之前,阎锡山面临两难选择,不得不对奉张虚与委蛇,如今底牌既已亮出,先发制人,主动出击就成为必要的了。有鉴于此,徐永昌力主当机立断,向奉军...
  共13485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