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壮族上将韦国清在越南

韦国清,广西壮族人,1913年出生,经历过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一位叱咤风云、敢打硬仗的猛将。新中国成立不久,韦国清就被毛泽东委以重任,率领中国军事顾问团奔赴越南,援助越南抗法战争。韦国清率领的顾问团与越方密切配合,齐心协力,于1954年5月7日取得奠边府战役的伟大胜利,为越南全 境解放奠定了基础,为发展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立下了汗马功劳。 奉命赴越 1950年元月,韦国清接到...

双语并用,妙不可言——回忆乔志高先生(图)

  双语并用,妙不可言回忆乔志高先生   陈子善   1994年10月,我应台湾《联合报》副刊主编、著名诗人痖弦先生之请,赴台出席林语堂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这是我首次参加台湾文学界的学术活动,所见所闻无不感到新鲜,而更使我高兴的是,结识了早已心仪、私淑已久的乔志高先生。他本名高克毅,乔志高是他的英文名George Kao的中译,也是他的笔名。   高先生是和他夫人梅卿一起来参加林语堂...

乔志高先生

  董桥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在香港美国新闻处做事的时候乔志高先生在美国替美新处翻译费兹杰罗的《大亨小传》。译稿寄来了戴天是责任编辑,我只看二校,英文的神采精髓都融入中文的冰肌玉肤,真是一袭考究的天衣。七十年代初高先生在美国之音工作十九年退休来香港中文大学跟宋淇先生一起创办《译丛》。有一天,我的上司李如桐先生给高先生洗尘,宋先生和汤新楣先生都来了,菜丰,酒美,话多,小戴和我顿时成了末座的小朋友...

一代将军韦国清 几度情结腾翔村

战争年代,壮族骄子韦国清(1913-1989),1928年参加农民自卫军,1929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经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转战华东地区。解放后,他先后率领中国军事顾问团,奔赴越南,支援越南军民抗击侵越法军和美军;主政广西、广东和主管广州军队;主持中央军委政治部工作;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会长等职务。他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我军卓越的军事家,1955年9月中央军委授予他上将...

王元化-京剧理解

  王元化对京剧,爱自幼年,正式研究却在晚年。1980年代中期,老束(按:《新民晚报》总编辑束纫秋,我的老领导)把我带到他家,对地下党时期的战友说:元化,我让思再来陪你。那时,元化先生刚从市委宣传部长的任上退下来不久。听说我会京剧,便问道:你学的是哪一路?我说:余派。当晚,张可师母留饭,宾主尽欢而散。回家路上老束说,如果能够引发元化对京剧的理论兴趣,那就是京剧的福音。从此,我常在下午三四点钟,...

王元化-学术领域

  《文心雕龙》研究及中国文艺思想研究   《文心雕龙创作论》(1979,上海古籍出版社初版),是十年动乱结束后,我国文艺理论学界和古典文学研究界影响最大的重要著作之一。这部专著既对《文心雕龙》全书的理论体系作了严肃精湛的思辨分析,同时又第一次将这部古典名著所包含的思想和观念,上升到与西方文艺理论交流对话的层面。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由三篇专论组成,提出刘勰前后期思想有较大变化,汉晋学术思想系...

王元化-文学生涯

  王元化早年深受进步文学家,尤其是鲁迅的影响,三十年代就开始了文学生涯。起先从事创作,大部份作品收入小说散文集《脚踪》中。後转向以写作评论文章为主。1939年发表了《鲁迅与尼采》。1941年写了《民族的健康与文学的病态》,遭到反动势力的围攻,在孤岛文艺界引发了一场论战。这一时期的论文结集为《文艺漫谈》(1945)等。解放後,於五十年代初,写了一系列短评,提倡文艺真实地反映生活,表现理想,反对形式...

王元化-“新启蒙”和“学林”

  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王元化编辑和出版了《新启蒙》和《学术集林》,前者代表了他在80年代倡导的新启蒙的学术与反思,后者体现了他的学术的思想与思想的学术的治学实践。   1988年10月,《新启蒙》第一册《时代与选择》出版。   原计划是每月出一册,但是由于出版发行方面的种种障碍,实际上每两个月出一册,其他三册分别是《危机与改革》、《论异化概念》、《庐山会议教训》。   《新...

开国上将韦国清

1949年2月,三野在部署渡江作战时,粟裕副司令员点将要华东局派在济南战役中参与领导策反吴化文部起义成功的社会部情报科长王征明,去参加江阴要塞策反的领导,很快得到同意。王奉命率一批干部及一部电台迅即赶到淮阴。3月,三野首长鉴于第10兵团将从江阴一带渡江,便将对江阴要塞的策反划归第10兵团领导。第10兵团叶飞司令员和韦国清政委赋予江阴地下党组织和解放军派遣干部的基本任务是:保持30公里防区内控制三至...

王元化-基督教精神

  1999年1月接受学者李辉采访时,王元化谈及基督教家庭对其影响时说:如果基督教对我有什么影响,那恐怕就是《新约》中的基督教精神吧。直到今天,西方十九世纪文学仍是我最喜爱的读物。解放后,我没有在文章中谈到过苏联的作家和作品,因为引不起我的兴趣。   他与夫人张可皆为莎剧研究专家。黑格尔的《小逻辑》,他精读过四遍,莎翁与黑格尔的经典名著,使1955年王氏在受胡风案牵连被隔离审查后得以度过痛苦...

王元化-清华情结

  王元化1920年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信仰基督教的知识分子家庭。一岁时母亲带着他来到父亲任职的清华大学团聚。童年都在清华南院度过,住在南院12号。1920年代清华国学四导师除梁启超外均居此处,其中1号为赵元任,2号为陈寅恪,17号为王国维。1997年,王元化曾应央视《读书时间》节目邀请,重返清华园。在此前,其清华情结已经颇为彰显,他在上海的书房名就是清园,著作多以清园为题,从1993年第一次以《清...

漫画家谢丁玉先生逝世

  湖南省漫画界老前辈谢丁玉先生于2008年7月4日凌晨5时47分因病在长沙逝世,终年73岁.   谢丁玉 1935.7生 别名谢鼎钰,湖南长沙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前湖南省漫画学会会长。1958年从事报纸美编工作,开始发表漫画。1963年到湖南日报社任美术编辑,主任编辑。1980年创办《刺玫瑰》漫画报任主编,主持开办了面向全国的 刺玫瑰漫画函授班 。作品有《怎样把漫画学到手》、《漫画技法与构...

温家宝、李长春等国家领导人冒雨送别任继愈

  中新网7月17日电 17日上午,北京天降大雨,任继愈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并向任先生家属致以深切慰问。   当天上午,温家宝、李长春、王兆国、刘云山、刘延东、李源潮、蒋树声、马凯、陈奎元、孙家正、彭佩云、罗豪才等领导人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并向任先生家属致以深切慰问。   蔡武、欧阳坚、周和平、赵少...

任继愈-荣誉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古籍整理 任继愈 199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奖   《中国道教史》 任继愈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优秀科研成果奖   《道藏提要》 任继愈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优秀科研成果奖   2008年是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任继愈获杰出校友奖

任继愈-语录

  1.如果没有社会的培养,就没有个人的成才。我从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不能把功劳记在我自己的名下。我四十多岁的时候编《中国哲学史》,当时恰好找到我,如果找到别人,也一样能编出来。如果我就此忘乎所以,以为我就是了不起的哲学家了,这和我的实际情况不符。   2.文化建设,首先要有文化的积累。现在的青年人读古书已经有些吃力了,也不知道去哪里找。后人再做古籍整理,肯定要比我们花费更多工夫。在这方...

任继愈-刊行著作

  一、专著   《老子今译》(古籍出版社,1956年8月)   《魏晋玄学中的社会政治思想略论》 1956(合著)   《范缜神灭论今释》 1957 (译注)   《墨子》1961 (专著)   《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人民出版社,1973年)   《老子新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月;1985年又出修订本)   《中国哲学史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中...

任继愈-学术主张

  任继愈先生把总结中国古代精神遗产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和使命,致力于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在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他最初相信儒家。解放以后,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用马克思主义总结中国古代哲学的工作中,他是做得最好的一位。由他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四卷本)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是大学哲学系的基本教材。四十年来,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哲学工作者。七十年代后期,他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七...

国失瑰宝——怀念杨仁恺先生

  93岁的文物鉴定大师杨仁恺先生驾鹤西去了。   我与杨老相识相交24年,常在促膝相谈时感受到他的亲切、和善与慈祥,睿智、幽默与严谨。听到他忽然辞世的消息,我顿感怅然、痛惜,不仅因个人失去一位值得敬仰的忘年至交,更为国失瑰宝而叹惋。   记得2005年辽宁省博物馆新馆揭幕庆典时,辽博从北京故宫博物院将《清明上河图》借回展览,杨老兴致勃勃地欣赏了展品后,我指着络绎不绝涌进展场的人们对他说:这么...

杨仁恺先生拯救与考证的国宝目录(部分)

  北宋张择端的旷世巨制《清明上河图》   (历代宫廷将赝品定为真品,而末代皇帝溥仪携走的也为赝品,而将真品丢弃于杂乱库房,经先生发现考证确定为真迹)   北宋米芾《行书苕溪诗》等37件国宝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   宋人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五代董源《夏景口待渡图》   南宋人绘《女史箴图》   怀素《论书贴》、   张过庭《千字文五卷》   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

杨仁恺与《苕溪诗》等37件国宝传奇--碎纸片中缀识国宝

  派到东北文化部工作以后,由于工作关系,杨仁恺经常到北京硫璃场,每次进京,荣宝斋是他必去之地。1963年的一个夏日,杨仁恺午睡时被人唤醒。一个外地青年,拿来一些碎纸片,去过很多地方,无人能辨识,也无人敢买。说好像是清宫的书画,请杨先生前去鉴定。   正在荣宝斋里间午间休息的杨仁恺一听书画二字,睡意全消,马上来到荣宝斋门市部。这位青年由于屡次碰壁,只要一千余元。杨仁恺翻看那些碎纸片这包碎纸片,果...
  共13484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