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陈再道上将之女陈江平忆老将军

陈再道,河南军区第一任司令员。他的女儿陈江平,上世纪50年代前期出生于开封。如今提起父亲,提起她自己的成长,这个开朗的知识女性满面含笑:河南对我来说,非常亲切,父亲对河南非常有感情。   陈江平说,1949年2月26日,父亲到达开封,着手组建河南军区。3月,以陈再道为司令员、李雪峰为政委的河南军区成立。   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来到河南,在视察了兰考县的许贡庄和东坝头、开封市郊...

陈再道小传

1940年5月,129师决定将冀南军区和东纵合并,撤消东纵番号,划归军区领导,陈再道任军区司令员,宋任穷为政委,将所有部队改编成四个野战旅。整编后,冀南地区的部队达十三个主力团,转战各地,威震敌胆,成为冀南平原抗战的中流砥柱。   1940年秋,我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一次举世瞩目的大规模的交通破袭战,参战部队多达105个团,20余万人,200多万民兵,历时三个半月,史称百团大战。陈再道奉命率冀南 ...

周一良与邓之诚

  周一良称邓之诚是他从事魏晋南北朝史引进门的师傅。1932年周一良补听了邓之诚讲授的《中国通史》,以后陆续听了各断代史,对魏晋南北朝史特别感兴趣。由于邓之诚著《中华二千年史》无从觅得,很难了解邓之诚的讲课内容,不过我们可以从邓之诚的《中华二千年史叙录》和其他一些人的回忆中窥见一些邓之诚的讲授内容、讲授重点、治学方法以及传授的入门之道。   在《中华二千年史叙录》中,邓之诚讨论了他编著通史的...

周一良与陈寅恪

  陈寅恪应该说是近现代中国的杰出史学家,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对于周一良在史学研究的影响是既巨大又深远的,很难作出全面的评价。仅在周一良求学其间所产生的引导作用就足以表现出陈卓越的史学研究才能。如果硬要归纳,陈寅恪的治学态度、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成为周一生都在不断追求的目标。周一良曾经回忆那段向陈先生学习的过程,从惊叹到佩服,从广泛收集陈的著作到立志走陈先生的路。对于陈重视对...

周一良-学者著述

  主要专著:《亚洲各国古代史》(上册)、《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世界通史》(与吴于廑主编)、《魏晋南北朝史论集》、《魏晋南北朝史札记》、《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续编》、《中日文治维新的几个问题》、《中外文化关系史论》、《中外文化交流史》(主编)、《唐代密宗》等;主要论文:《乞活考》、《论梁武帝及其时代》、《领民酋长与六州都督》、《魏收之史学》、《唐代印度来华密宗三僧考》(英文)、《中国的梵文研究》、...

周一良-墓

  周一良墓位于北京西静园北区七列九排,墓显得特朴实,汉白玉的墓碑,汉白玉的墓身,墓前栽有一棵小树。唯一不同的是碑上的字已经刻好,但还没有上漆。碑的正文写到:泰山情侣周一良邓懿之墓,碑的左上镌刻的是出生时间:生于一九一三年一月十九日一九一四年四月十七日,碑的右下镌刻的是去世时间:故于二OO一年十月二十三日二OOO年二月二十三日,碑的背面刻有先生后人的名字。就在墓身上,发现周先生自己撰写的墓志,似乎...

伤心经行陈再道

陈再道是毛泽东非常欣赏的红四方面军两个三个军长之一,毛泽东把他和许世友并称为厚重少文的周勃。陈再道本人对毛泽东从不认识到认识再到崇敬也有一个过程。 陈再道晚年说了这么一件往事,有一次,毛泽东到武汉,陈再道接待时吃苹果,一边说话一边削皮,毛泽东见了就说,你不知道苹果这个皮很有营养的,我吃苹果就从不去皮。陈再道听了就放下手中的水果刀,一直到陈再道生命的最后吃苹果的习惯也是按着毛泽东说的不去皮...

泮伟江:怀念我的老师程春明

  泮伟江:怀念我的老师程春明   时间:2008年11月1日 作者:泮伟江(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来源:法学时评网   我是本地时间昨天下午大概三点左右从一个师弟得到程老师的消息的。换成北京的时间,大概也就是晚上八九点钟的样子吧。当时官方正式的消息还没有出来,但是已经有小道消息说程老师已经不行了。心里想或许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散布谣言,暗暗地替程老师担心和祝福。于是一直在网络上等待官方正式的...

程春明-著作

  《司法权研究》(司法部项目),即出;   参编:《中外公证法律制度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译著:(法国)保罗里科尔《论公正》,法律出版社2007年。   审定《法汉法律词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程春明-成就

  ISO环保法律论证:以一个核电站为例(调研报告:为Languedoc科技大学收藏);   Carbonnier的法律社会学思想,《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三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RenDavid的《比较法:昨天的法明天的法》介评,载《法大评论》第一卷第一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西方法治的文化社会学解释框架,《政法论坛》2001年第4期;   人...

程春明-国际交流

  2002年10月 出访法国宪法委员会、最高行政法院、审计法院、巴黎大学;   2002年3月 出席在澳门举行的两岸三地法学学术交流研讨会;   20002003年 先后三次接待来自欧盟和法国的学者,就比较法领域中的重大问题举办学术讲座;两次参加中法经济法日;   2004年1-9月 参与《第九届国际法律与语言大会》;   2003-2004年 策划并筹备《中法行政改革与法治国家》国际学...

程春明-科研项目

  2002年司法部社科基金项目司法权研究(在研);   2003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策略与发展模式研究(在研);   2002年校级项目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已完成);   2003年校级重大攻关项目宪政研究与修宪建议(已完成);   2003年校级重大项目中国政法大学科研管理典(已完成);   200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现状...

陈莲笙——序跋

  《道风集道教的发展和道士的修养(增订本)》原序   余弱冠入道,深知道教义理之深邃,道术变化之奥妙,斋醮仪范之恢宏。做一个道士,唱念做之技艺件件要驾轻,琴棋书画之功夫桩桩要就熟。因此,做道士很难。   学成之后,余厕迹于海上道门,出入于社会各阶层。在旧社会熟睹十里洋场,风雨飘摇,深知社会变化之迅速,生存之维艰。因此,道教之生存也很难。   今,余已耄耋之年,欣逢盛世,国运昌隆,人民安泰,...

陈莲笙——文献著作

  《太岁神传略》 作者:陈莲笙,黎显华,张继禹 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8-0   《上海道教音乐集成第一卷》 作者:陈莲笙主编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道风集:道教的发展和道士的修养(增订本)》 作者: 陈莲笙 上海辞书出版社

共和国最年轻的上将刘震

1935年8月,红25军长征进入了甘肃和陕西交界的双石铺。群山逶迤中溪流飞溅,如银带环绕,玉碎珠鸣。一天,徐海东指点着附近的群山峻岭,对到军部开会的干部说:这里就是三国马谡失街亭的地方。这样好的地势,马谡为什么守不住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马谡没有认真观察地形,不靠山近水扎营。作为一名军事指挥员要有一双会学会看地形的眼睛!徐海东军长的这番话,刘震将军至今仍记忆犹新。   在刘震将军写的回忆录里有如...

张广友:大饥荒见闻录

  在中国当代史里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三年自然灾害,或者三年困难时期它指的是一九五九,一九六零,一九六一年,这三年的时间里,爆发在中国山东,安徽,河南,甘肃等地的大饥荒。今天仍旧有很多人,是那场灾难当中重灾区里的幸存者。我们的讲述者张广友也是其中的一个。   那时候张广友刚刚大学毕业,成为新华社的一名记者,他是作为紧急救灾的干部下放到了重灾区,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把在大饥荒里的见闻和经历,完整...

刘震上将

刘震(1915-1992),原名刘幼安。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15年3月3日,刘震出生在湖北省孝感县东北的小悟区小悟乡刘家嘴。在贫寒的家庭环境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1930年3、4月间,孝感东北部的革命运动迅猛发展,刘震在这个时候参加了赤卫军。在斗争中,刘震逐渐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真正为穷人打天下的队...

张广友:新华社里三十年

  一   当张广友成为新华社记者后,他感到很孤独、很苦闷。   因为他发现,他所在的新华社国内部虽然只有80多人,但是几乎都是资历较深的老新闻工作者,其中70%以上是战争年代参加工作的,90%是党员,30%左右是行政13级 (局、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像他这样既没有资历,又是外行的很少。   最难受的是,由于我不是党员,一开党员会我就得自觉地离开办公室,到别处去回避。那时党内会议也多,差不...

我军空军的奠基人之一刘震上将

空军学院的创始人   1952年9月26日,刘震奉命调回国,出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接任志愿军空军司令员。   1954年3月,刘震调任空军副司令员兼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同年10月,刘震进入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5年9月的首次授衔中,刘震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授予上将军衔时,刘震年仅40岁,比他小的上将也只有萧华...

江晓天与“三红一创”

  说起新中国五六十年代的长篇小说,有口皆碑的是三红一创和山青保林八部,前四部即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红日》《红旗谱》《   红岩》《创业史》,后四部则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山乡巨变》《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那时中青社的文学编辑实力与人文社相当,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然而,中青社担负文学图书编辑工作的只有一个编辑室。担任当年该室主任的江晓天生前接受我采访时说,中青社是靠青年英雄故...
  共13484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