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4月4日讯 (记者苏珊)明天就是清明节了,在我市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小陈无法回安徽老家为故去的父亲祭扫,于是他就在网上建了一个纪念堂,为父亲扫墓。小陈所用的祭扫方式就是近几年新兴的“网络祭扫”。记者采访发现,虽然这种祭扫方式目前还存在很多争议,但已受到很多80后“漂一族”年轻人的青睐。
记者今天就“您是否接受网络祭扫”的问题在街头随机采访我市部分市民发现,许多中老年市民还是不能接受这种祭扫方式。56岁的翟先生说:“首先我不太会上网,即使会上网,我也会尽可能地赶回家亲自去墓上给老人祭扫。网络祭扫很没诚意,毕竟老传统不能丢。”在记者询问的中老年市民中,几乎都是与翟先生有一样的看法。
但年轻人就显得更加热衷一些。27岁的小陈为父亲在网上设立了一个纪念堂。“放假才3天,一个来回就一天多,实在不方便回去,但又想表达心意,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网上扫墓。和清明扫墓相比,网上扫墓让我更能感觉父亲从未离开。有时突然想父亲了,都会打开网页,写下几句心里话,希望父亲在天之灵能听到。”小陈说。
记者了解到,网络祭扫出现已有近10年的时间,一直争议不断。目前国内有数十家规模较大的网站专门或兼有提供网上扫墓的服务。网络祭扫的流程一般是:先通过注册,获取一个网页,然后根据网站提供一些个性化服务,进行设置。记者在一个名叫“天堂公墓”的祭祀网站发现,在网上纪念馆里,不但可以上香、祭酒、献花、点歌。甚至还能附上逝者的照片、生平介绍,还能抒写表达哀思的祭文和生前故事。
2023-07-24 15:38 光明网
2023-07-24 13:54 现代快报记者
2023-07-19 11:11 天堂纪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