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祭祀代替“烟熏火燎”
纸钱乱飞,灰烬遍地……这是以往清明期间较为常见的场景。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摒弃了烧香、烧纸等传统祭祀方式,开始采用文明环保的祭祀用品。
“烧纸放炮总是烟熏火燎的,不环保也不安全。鲜花祭祀不仅方便优雅,而且也不会影响他人。”市民陈女士选择用鲜花这样的东西,陪伴地下长眠的先人。
市区某鲜花店店主告诉记者,近两年市区开始时兴用鲜花祭祀,今年的生意比去年更好,清明前进了300束鲜花,不到两天时间就全部卖完了。
虚拟空间寄托哀思
在网上为逝者建一个纪念馆,用虚拟的方式为他们上一炷香,敬一杯酒,献一束花,点一首歌,写下自己内心深处的话语。这种哀思将穿越生死和时空,成为近年来一种新的祭祀方式。
清明节当天,家住市区的林女士轻点鼠标,进入天堂纪念网,为已故的父亲建立了一座电子纪念馆。她告诉记者,在网上建纪念馆,只需按要求填妥申请表格,几分钟就可以为亲人免费建立一座电子纪念馆或者电子墓地。同时,在网上墓地前进行祭奠,不仅可以选择献花、上香、点蜡烛、上祭品,还可以在留言箱中写下话语寄托对亲人的追忆与哀思。
远在上海工作的黄先生,由于工作繁忙,今年清明不能回家乡扫墓。于是,他登录电子纪念馆,为母亲建立了一座网上墓地,并在网上给母亲敬献了一束百合花。“这种方式挺好,尽管清明节已成为法定假日,但很多像我一样在外打拼的人依然无法回家祭奠亲人,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的遗憾。”黄先生表示。
微博发文悼念逝者
登录微博,点一点鼠标,“鲜花”献给已故的亲人,用心写下想说的话,网文记录下对他们的缅怀与思念。今年的清明节,网络祭祀作为一种文明、新兴的祭祀方式渐渐在市民中流行起来。
“转眼数载,又到清明,哀思不减,悼念依旧”……一条条短小的微博,饱含绵长的哀思。
日前,在新浪微博上,关于“微博祭祀”的记录高达数万条。
“清明祭祀是对亲人怀念的一种方式,无论通过哪种方式祭祀,崇尚文明、低碳是最重要的,例如发一段小小的微博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市民张女士说。
对于微博这种新兴的祭祀方式,市民们觉得既新鲜又方便。采访中,很多年轻人都表示,“微”生活正流行,微博祭祀低碳、环保,传递哀思,悼念逝者,是一种非常文明的祭祀方式,值得提倡。
)昨日清明节,霞浦盐田边防派出所组织官兵和西胜小学少先队员一道,来到位于西胜村口的“闽东红军独立团成立纪念碑”前,向先烈敬献鲜花、祭扫碑园,缅怀革命先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夏 斌 摄)
4月3日,在古田县凤梅亭陵园入口处,前往扫墓的市民正从免费接送的专车上下来。为方便群众清明期间出行祭扫,古田县民政部门于4月2日至4日开通城区至凤梅亭陵园的免费公交专线。李国镔 摄
2023-07-24 15:38 光明网
2023-07-24 13:54 现代快报记者
2023-07-19 11:11 天堂纪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