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县日前组织社会各界代表到该县龙秀山烈士纪念碑进行祭拜,缅怀先烈。这是该县小学生在敬献鲜花。本报记者谢 磊 特约通讯员黄伟光 摄
清明时节,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今年清明节,我市不少市民自觉采取文明祭扫方式祭拜先人,从往常的墓园祭扫到新兴的网络祭奠,从传统的烧香燃纸放鞭炮到登报发微博讲心里话……清明祭扫方式在悄然发生变化。
推陈出新点炷心香送上鲜花缅怀先人
元妙古观一带是祭祀用品的集散地,家住市区下角的张阿姨每年清明期间都会到此购买祭祀用品。“蜡烛、香、纸钱、碗、筷、衣服、鞋子……”张阿姨一一报上自己的采购清单。除了基本的祭祀用品,每年她还会选购一两样新潮的祭品,期望先人可以享受更优越的生活。
清明期间,记者走访市区桥西、桥东、河南岸等市场看到,除了蜡烛、纸钱等传统祭祀用品外,一些纸质的现代祭品摆在了店铺显眼位置。一家冥品店老板涂先生告诉记者,有的市民会成套地购买这些冥品,花费上百元。
除了焚烧冥品来祭拜先人,还有不少市民选择买上几束鲜花来祭拜。昨日,记者在元妙古观看到黄先生与其外甥女手捧鲜花前来祭拜亲人。自从父亲过世后,每年清明,黄先生都会来到元妙古观点上一炷心香,送上一束鲜花,缅怀祭拜父亲。
网祭新风网站提供个性化虚拟墓地墓碑
清明时节,通过网络纪念亲人,对很多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老家在潮州的赵日,非常疼爱他的外公和太婆去年相继过世了。今年清明节假期,他要加班,没时间回老家祭祖。为了表达对亲人的怀念,他在一家祭奠网上为外公、太婆建了“纪念馆”,希望在网上尽一份孝心。
记者登录“惠州天堂纪念网”等祭奠网看到,清明期间,每天都有数十个“纪念馆”或“墓园”新建。市民为亲人建“纪念馆”,除了可以祭拜,网站还提供很多虚拟的个性化墓地、墓碑或祭品。很多市民表示,与传统祭祀相比,网上祭祀更能突破传统祭奠方式的局限,也更加环保、文明。
而通过微博写下对先人的思念,也成为很多年轻人更愿接受的新方式。一些年轻人在微博上表示:“把想念写出来,相信在天国的亲人能听到。”
纸讲心底话把想对先人说的话登在报纸上
近日,某媒体推出 “纸讲心底话”栏目,清明期间市民可以把深藏心底想对先人说的话刊登在报纸上。阿荣每年都会到墓园为父亲扫墓,今年,他想到这种更为纯粹的表达思念的方式。“亲爱的父亲:您虽然离开我们了,但我们永远怀念您。”阿荣在报纸上刊登了对父亲的思念。
种种特殊文明的祭拜方式一经推出,许多市民立刻积极回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采用这种短平快的传播媒体,作为承载厚重思念与感情的平台。采访中,很多市民都表示,祭拜先人不在于形式,只要心中思念他们,通过既环保又文明的方式来祭拜先人,更有意义。本报记者伍勇
http://news.southcn.com/dishi/huizhou/content/2012-04/04/content_42285618.htm